当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可以给每个孩子最适合的教育
2019-08-3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范彦萍/文 施剑平/图

第二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在上海世博展览中心举行。主题为“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现代化”的教育行业主题论坛同地举行,这是教育主题首次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也是大会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界认为,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现代化,为孩子们进行“数字画像”,是为了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最适合的教育,最终达成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

立体的“数字画像”画出的远不止分数

本场教育论坛可谓群星璀璨。6位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人工智能和教育顶级专家学者轮番登场,带来最前沿、最权威的思想观点理念,直面人工智能为教育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

28位演讲讨论嘉宾皆为各自领域内领军人物,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热点话题,分享成熟成功的经验案例,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跨界整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陆靖从上海教育信息化现状出发,面向2035年,为大家勾画了一幅人工智能赋能上海教育的美好图景。

陆靖介绍,去年上海发布了《上海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2022)》。教育信息化2.0的本质是从“物”到“人”的转变,以“发掘学生潜质、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成就学生价值”为基本目标,着力于以信息化推进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适应数字时代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需求,最终实现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

为此,上海启动建设了一批“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面向2035的教育发展目标,上海教育信息化关注三大维度:人工智能赋能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深化基于“数字画像”的学生评价;人工智能赋能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人工智能赋能终身教育,进一步建成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

陆靖着重指出,学生的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不仅仅体现在考试分数方面,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体格健康、心理健康,艺术爱好、体育特长,社会实践、公益劳动,这些教育的内容同样应该在教育的评价中得以反映。”

陆靖表示,信息化、大数据和智能技术,使教师有可能把学生所有有效的学习、成长数据全部记录下来,为孩子们描摹一张张立体的“数字画像”,并反过来促进学校的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进一步优化、提升。

陆靖坦率地说,以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多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过往经验。但是,当学生成长过程的大量数据被累积后,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特长、未来发展方向等的评判,以及给出学生的建议,都将更加科学和理性。当然,这背后所需的教育理念以及对数据、算法的要求都值得深入研究。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健康发展倡议书正式发布

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现代化”的教育行业主题论坛上,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健康发展倡议书正式发布。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孕育了经济社会发展深刻变革动力。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为更好地发挥教育信息化的驱动引领作用,努力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为此,由上海市电化教育馆牵头,联合科大讯飞、好未来、流利说、晓信科技、乂学、一起教育科技等10多家相关企业此次共同发布《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健康发展倡议书》。

该倡议旨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助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的综合协同治理体系建立。

通过此次倡议发布,也呼吁政企协同建立高效、健康、有价值的“人工智能+教育”行业服务规范,以教育价值为导向,发挥教育信息化的驱动引领作用,营造健康、文明、有序、安全的网络空间和学习环境,共筑教育现代化事业美好未来。

另外,论坛上,市教委联合一批致力于互联网+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企业共同签署了智慧教育政企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科大讯飞、好未来、万达信息、福建华渔教育、晓信科技、天闻数媒等具有良好教育研发基础、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企业参与其中。

据介绍,这是立足于新时代上海信息化建设实践与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探索,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大规模因材施教,在信息化条件下推动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促进上海教育管理决策、学校治理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构建产学研战略合作和协同发展的新模式,积极推动上海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

 == 链接 == 

吴晓如:创建标准的智慧教育环境,实现因材施教

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吴晓如在论坛上就“A.I.赋能智能教育时代的教师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重复性、标准性的岗位会被机器人替代,这对信息时代的教师教学来说,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

吴晓如表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课堂教学要从“知识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教师要善于调动各种新技术、新平台,引导下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

他透露说,目前,科大讯飞正致力于在全国中小学校中创建标准的智慧教育环境,让老师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可以做到智慧教育创新,实现因材施教。通过一批老师先行先试,实验出一些有效果的教学模式,随后在更多学校中加以复制和推广。

针对人工智能对现行教育的利弊,吴晓如认为:人工智能是一种数据智能,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形成对学生进行更立体化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在评价与技术互动更新,形成良性促进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可以促进教育的长远发展,老师的专业成长。

据其介绍,截止目前,讯飞智慧教育全产品在上海都已落地应用,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应用已经覆盖上海12个区域,智慧课堂、大数据精准教学等产品也在华师大三附、华师大二附、复旦中学等300多所的K12学校中常态应用,助力各校探索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努力实现因材施教与减负增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范彦萍/文 施剑平/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