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农宅、百年古渡, 松南郊野公园重现浦江往昔风貌
2019-09-0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婷/文 “上海松江”官方公众号/图 

如今,向往江南田园风光的朋友们有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近日,经数月紧张施工后,松南郊野公园农宅外立面改造工程顺利完成。26幢农宅在改造完毕后,摇身一变为颇具水墨风的江南明清农宅,配以松南郊野公园的蓝天白云,当市民们置身其中,不但能瞬间忘却繁华都市的纷纷扰扰,还能呼吸到毫无污染的新鲜空气。此外,在位于黄浦江畔的松南郊野公园内,百岁渡口米市渡静静矗立,等待着游客前来追忆过去的黄浦江风貌。

原址修缮农宅 凸显上海郊野江南文化

松南郊野公园是上海市率先试点的五大郊野公园之一,东至女儿泾、南临黄浦江、西起大张泾、北接北松公路及闵塔公路,总占地面积23.7平方公里。据工作人员介绍,松南郊野公园在规划之初,便定位为:位于黄浦江上游、以大型滨江生态涵养林为生态肌理,以水、林、田、村相融相依为风貌特征的滨江生态森林型郊野公园。在此规划下,位于松江区的松南郊野公园成为了又一个上海市民郊区出门踏青散步的好去处。

由于该郊野公园占地宽广,规划内一期占地面积5.07平方公里,在对于郊野公园所在区域进行改造期间,区域内有多处农宅内仍有居民生活,如何按照郊野公园的规划改造农宅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首要问题。

为了避免打扰农宅居民的日常生活,此次改造完成的26幢农宅,便是在保障农民利益、遵从民意、避免大拆大建的基础上改造完成的。

“原先这些农宅因建成时间较早,外墙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前期征求了农民意见,相比拆了重建,他们更倾向原址修缮。”据工作人员透露,施工团队对于保留的村庄,尊重既有的村庄格局,“我们通过对村庄生产、生活、生态要素的统筹规划和布局,适度地导入旅游休闲功能。“

记者了解到,本次改造的农宅外立面工程,内容涉及屋面改造、门窗更换、外立面涂料、面砖装饰、围墙改造等。工作人员介绍道:“目前公园里一共有60幢房屋,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征求农民意见,陆续对剩下的几十栋进行改造。”据了解,其中部分空置农宅,后期将作为郊野公园的基础配套设施,面向游客开放。

据悉,本次改造秉持着松南郊野公园一贯的宗旨,力图在尊重自然特色、自然村落肌理的基础上,凸显上海郊野江南水乡的特色文化。

除了明清农宅,游客们还可以在松南郊野公园内找到久违的田园风光,水稻专家陈永康传人陈军水稻种植基地便位于松南郊野公园内,如果在现今去到松江郊野公园,不但能欣赏到小桥流水下的江南风光,还能在一片翠绿间体会到真正的乡间美景。

改造米市渡 迎来华丽转身

8月底,记者初到松南郊野公园的停车场,便对矗立在停车场内红色的大型设备感到好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曾经的红双喜造船厂留下的造船器械。

松南郊野公园依黄浦江江绵延,记者发现,这个位于黄浦江畔的滨江生态森林型郊野公园内,遗留着不少黄浦江畔的可贵记忆。

百岁高龄的米市渡口就位于如今的松南郊野公园内。资料有载,米市渡自清光绪四年(1878)起开航,1963年元旦起,米市渡由上海市轮渡公司接管,1964年扩建渡口码头,更新渡轮,马力达240匹,可载汽车6至8辆、乘客百余人,每渡来回约半小时。在此之后,每天从上海发出的平湖班、湖州班、海盐班、杭州班,以及从松江城里发出去张泽、泖港、五厍等客轮都会在这里停靠接客。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米市渡口都是松江境内黄浦江上游最主要的渡口。百年古渡,曾经是属于几代黄浦江上游两岸居民的回忆,在那数十年的光景里,米市渡的渡口连接着浦南和浦北,连接着一个个隔江守望的亲人与故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浦江上建起一座又一座大桥,将浦江两岸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米市渡被逐渐冷落。2012年6月,134岁高龄的米市渡送走了乘坐最后一班轮渡的乘客,从此米市渡正式停运。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改造,米市渡已经成为松南郊野公园的一部分。百年古渡虽然姿态已然蹒跚,却依然在原地等待来客。

而今的米市渡已然成为了一种浦江文化的象征。记者了解到,松江郊野公园依托米市渡原有的风貌进行建设,完整保留了田林现状,依托米市渡渡口文化和村落进行改造,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休闲乡村体验区。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松南地区深厚的人文积淀,感受滨江的自然人文风貌,回忆记忆里的米市渡。

据上海松江发布透露,目前松南郊野公园内森林氧吧、田间晓月、芦花飞雪、乐活采摘、涵养林观光、海棠烟雨、荷风柳浪等区域已基本完工,当游客漫步其中,可尽情欣赏到林水相依、林田相间、林村相融的郊野风光,是森林游憩、自然科普、浦江游览、水乡体验等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婷/文 “上海松江”官方公众号/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