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我国再添两处世界级遗产 内蒙古河套灌区、江西千金陂申遗成功
2019-09-04 天下

9月4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0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公布了2019年(第六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国的内蒙古河套灌区、江西抚州千金陂两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19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 周魁一:中国在这方面确实很了不起,为什么呢?因为地形复杂,它是高山的、高原的、丘陵的,平原的、盆地的、海滨的,各种各样的自然的一个条件,我们都有相应的水利工程形式。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是黄河多沙河流引水灌溉的典范。河套灌区地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带,和长城共同见证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黄河变迁的历史,同时也是内蒙古高原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生态屏障,现状灌溉面积1020万亩。

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工程建设管理处处长 郭平:这些水利工程灌溉着1000多万亩的土地,保证着1800万亩的这块面积的生态,对国家的西北、华北乃至全国的生态有重大意义,特别是还保证了乌梁素海湿地的水面维持正常的水面,所以它仍然起着重大的作用。

千金陂位于江西省抚州市抚河干流上,始建于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是长江中游赣抚平原灌溉农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千金陂全长1.1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重力式干砌石江河制导工程,它的建成保障了中洲围的灌溉引水,同时对抚河防洪、抚州城市水环境修复、水运保障发挥重要作用,现状灌溉面积2.2万亩。

江西省抚州市千金陂文化研究学者 钟长林:千金陂灌溉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它的灌溉功能,通过取水口上移,新建金临渠进水闸,确保了充足的水源,保证了灌区农田的旱涝保收 二是千金陂陂体矗立在抚州主流与干港分叉位置,确保了河势稳定,对城区防洪发挥着重要作用。

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设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脉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总结传统灌溉工程优秀的治水智慧、为可持续灌溉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今年与中国的2项遗产同时列入第六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还有来自伊朗、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美国的15个项目。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量已达到91项,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五大洲的15个国家。

中国灌溉工程的建设发展伴随和支撑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特有的自然气候条件,使灌溉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历史上产生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区域特色鲜明的灌溉工程,许多至今仍在发挥功能。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灌溉工程遗产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保护灌溉工程遗产体系、挖掘传承区域特色水利历史文化,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延续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都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经典范例,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申报与可持续保护利用为契机,深入挖掘并向世界展现中国灌溉历史文化,研究总结其科学技术、文化价值及管理经验,对助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成立于1950年,是以国际灌溉、排水及防洪前沿科技交流及应用推广为宗旨的专业类国际组织,成员包括78个国家和地区委员会,覆盖了全球95%以上的灌溉面积。

编辑:张红叶

原标题:厉害!我国再添两处世界级遗产 内蒙古河套灌区、江西千金陂申遗成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