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3年,我国有望发射科技试验卫星探测太阳!
2019-09-0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太阳系边际是当前国际空间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领域,也是极远、极暗、极寒的未知区域。但是,中国科学家的愿景是起步太阳风,最终抵太阳引力边际开展就位探测!

今天,由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宇航学会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八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中国·上海)”在沪举行。会议围绕“航天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题,就航天发展的相关议题开展深入探讨,同时进一步拓展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

本次会议包括主旨报告、技术分论坛、展览等活动,涵盖运载火箭与发射技术、卫星有效载荷与应用、人类空间站与太空探索、空间科学与机器人太空探索、商业航天新技术新模式、颠覆性技术与应用等六大领域。

会上,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计划于2049年实现对100AU(1AU为日地距离,约1.5亿公里)的太阳系边际探测。

据悉,未来深空探测体系包括三个方向:月球探测、系内天体探测、星际探测;三个重点:月球极区探测、火星探测、太阳系边际探测。

太阳系边际是未来深空探索的重要方向,是继月球、行星系之后,人类认识宇宙、生命和物质的新窗口。根据ISECG全球探索路线图,深空探测现阶段趋势:以近地探测为出发点,前往月球,前往火星,前往更遥远的深空。

然而,太阳系边际探测并不容易,其基础性技术问题包括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原材料、元器件等;卡脖子问题包括高效能源与推进技术、超远深空自主与通信技术等;颠覆性技术问题则包括长寿命轻小型核反应堆电源等。

根据规划,太阳系边际探测将由近及远、分布实施,在2049年实现100AU的就位探测,取得重大科学发现。到本世纪末实现1000AU的就位探测,拓展人类探索宇宙的疆域。

“我们的近期目标是日球层大尺度三维结构特性及外太阳系典型天体探测、太阳风边际及邻近恒星空间物质特性探测。远期目标是太阳引力透镜效应观测和广义相对论验证。”相关负责人透露,近期的三次探测任务设想包括第一次任务:日球层鼻尖正向探测,目标天域银河系中央方向;第二次任务:日球层鼻尖反向探测,目标天域是日球层尾部;第三次任务:极区探测,目标天域是日球层高纬,主要研究目标是太阳风在极区方向的传播与演化,宇宙线在全日球大尺度循环机理。

中国科学家表示,太阳边际探测将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按照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虽然太阳边际探测时间表尚未确定,但是我国针对太阳的空间探测任务已在论证实施。“我们正在研制用于太阳探测的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有望于未来2-3年内发射,帮助科学家观察太阳爆发源区动态特性,揭示其触发机制,努力形成中国科学家主导的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孟光教授介绍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