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成儿童都是“小眼镜”!上海出台《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
2019-09-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在上海,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6.6%,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为8.4%,小学生近视率35.5%,高中生近视率高达84.4%,其中高三学生高度近视率2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天下午,上海率先颁布上海市地方标准《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 下简称《规范》),以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等屈光不正筛查的内容和方法,促进上海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特别是近视群体,预防与矫治,减少因屈光不正带来的视力损害。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8年青少年仅是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高中生近视率高达81%,低年龄段近视问题尤其突出。2018年,上海市的近视调查数据显示,此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6.6%,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为8.4%,小学生近视率35.5%,高中生近视率高达84.4%,其中高三学生高度近视率23.4%。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少年儿童总体近视发病形势严峻,上海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在该《规范》发布之前,中国尚无针对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的标准。

由于缺乏针对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的标准,导致一些年度例行的视力检查政策未落到实处,部分已开展屈光不正筛查地区所用筛检指标和界值不一,操作方法和结果反馈不科学、不规范,从而使得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工作实效大打折扣。

据悉,为遏制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过快增长趋势,上海市政府不断加大儿童近视防控力度。自2015年3月起,上海市医学会开始启动相关标准立项现场调研。之后5年,经过多次专家评审,各方听取意见、反复讨论等,该《规范》终出炉。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邹海东介绍,该《规范》借鉴已有的科学证据,还参考了美国科学学会制定的《眼科临床指南》、WHO制定的相关指南等。《规范》还注重提炼已有经验。据透露,《规范》起草单位在中国率先建立了成熟的、适用于大规模儿童近视筛查、转诊、干预、建档、随访和信息化动态管理模式。  

上海市学校卫生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张镭表示,希望引入《规范》实施评估机制,及时对其进行总结和改进。她希望全面推行《规范》,加快提高青少年眼健康水平。

除了全面推行《规范》外,沪上多部门正在为孩子的健康视力做共同的努力。

下一步,上海还将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目标和任务,按照不同年龄、屈光发育和近视发展的不同阶段,为0-18岁儿童青少年提供分级分类的视力健康综合服务与管理。

具体为:一方面本市将大力推进落实分类施策综合干预措施,在学龄前阶段聚焦控制危险因素和减少近视发生,全面推进视力健康档案建立和应用,深入开展视力屈光筛查和近视风险预警,依托家校结合促进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在中小学阶段聚焦减少近视发生和延缓近视进展,大力推进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和分级分类的近视综合矫治。其次,继续深化和巩固“四位一体”近视综合防治模式,加强资源整合和能力建设,构建市-区协同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技术支撑和综合服务管理网络。

此外,本市还将围绕“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减轻课外学习负担、避免不良用眼行为”四个方面,重点加强近视预防的健康教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