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沪语讲述,用微视频记录!这场大赛让普通人讲述70年变化
2019-09-1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

上海话一句“哦哟”,能表示开心、惊叹,也可以表示嫌弃,这是沪语的魅力。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老底子的上海生活是什么样的?如今又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日正值中秋佳节,“上海话·上海情”2019“老底子上海行……”沪语微视频大赛在中山公园正式启动。每个人都可以用上海话拍摄微视频,开讲生活变化、感人故事、激动时刻。   

启动仪式上担任主持的是上海最具特色节目“滑稽王小明”之父葛明铭老师。葛老师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上海行”可以多种解读,可以是上海的流行,可以是行走在上海感受这座城市的腔调,可说的内容十分宽泛。他觉得普通市民可以从“衣食住行”讲述自己的感受,又生动又接地气。

葛老师想起以前,家家户户都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28寸“老坦克”,带着孩子一起去公园玩,肯定会骑上。又如中秋节月饼,以前流行的就是豆沙、八果等几个品种,现在品种丰富多样,“巧克力味的,抹茶红豆的,小龙虾的,这样的流行变化也是能见证70年来的社会发展。”

据介绍,此次长宁民俗文化中心以“老底子上海行……”为主题,以沪语微视频大赛的形式,面向全社会各阶层征集400-500个视频素材,通过评选和展示,从中遴选300个优秀作品,用以完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

大赛不限年龄、性别、地域和国籍,只要有心,随时随地拿起手机,记录快乐,分享美好。本次征集的视频时长要求30-90秒,以普通百姓的视角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上海城市发展的变化,以及时代变迁中百姓生活的点点闪光,“围绕上海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变化,参与者可以阐述对上海蓬勃发展的自豪,对在上海美好生活的感受,用上海话讲述发生在身边的精彩场景、激动时刻、感人故事、难忘情怀。”

主办方强调,视频必须用沪语讲述,内容必须原创。大赛报名征集时间截止日为10月20日,可通过长宁民俗文化中心公众号“长宁民俗”下载报名表进行参赛。10月底进行初审,评选结果将在民俗中心微信公众号上公布,受邀选手将由主办方电话通知。11月中旬举行决赛颁奖典礼。

为了保护传承海派文化,展现上海大气谦和、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长宁区的“上海话·上海情”活动自2011年起延续至今,已有九个年头。

从最初的沪语比赛到如今的沪语演绎交流,从以上海人为主要参赛群体,到目前囊括上海人、新上海人、外地人甚至外国人参与,“上海话·上海情”丰富了长宁“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品牌内涵,同时也为打造全球卓越城市的公共文化势能新高地提供了保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