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基金会筹款能力成长记,大手牵小手,让筹款不再愁
2019-09-05 专题

各社区基金会开放日现场进行筹款“实战”。

社区基金会扎根社区,开展的各式活动往往能够直击居民痛点,推动社区成长。但其自身的成长之路,却也并非一帆风顺,在筹款上的心有余力不足便是最糟心的“堵点”。为了解决横亘在社区基金会面前的一大难题,助其实现长效工作和服务,上海社区基金会“新力杯”公益创投大赛不仅寻觅了业内专家为社区基金会“问诊把脉”,更请来了知名的公募基金会,用“大手牵小手”,一路带着社区基金会从“筹款小白”成长为“劝募能人”。

青年报记者 周琳琳

换个思路做公益  大手相牵激活社区

“筹款很难。”虽然已经成立了5年之久,但对于浦兴社区基金会秘书长徐燕来说,筹款压力一直是压在她心头的一块大石。“居民对社区基金会的知晓率依旧不是很高,每次要筹款,总感觉有些不知所措。”同样的大石也压在了金杨社区基金会秘书长杨彬的心上:“基金会的筹款往往更多依靠理事们的所在单位,以及基金会工作人员的个人社会资本,而我们更希望得到的是捐赠方对我们自身的认同。”

如何有效传递社区基金会理念,塑造美誉度高、知晓度高的基金会形象,是这些社区基金会的骨干们始终在苦恼的事情。而当他们陆续参与了上海社区基金会“新力杯”公益创投大赛后,情况正在慢慢改变,“无论是在大赛长时间的传播中,还是社区基金会开放日的舞台上,我们得到了更多关注和宣传,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了解、走近了我们”。

和知晓度一起提升的,还有基金会工作人员的筹款能力。“新力杯”创设了“大手牵小手”的模式,让成熟的公募基金会一对一提供“VIP教学”,针对所牵手的社区基金会的项目及运作,传授筹款秘方。

例如浦兴社区基金会,原先开展了许多理发、磨刀等便民服务,以及书法、瑜伽等兴趣课程。“原来我们并不向居民收取任何费用,但专家们告诉我们,应该象征性‘公益收费’。”徐燕告诉记者,“公益收费”一来可培养居民的公益意识,二来还可有效改善部分居民报名后无故缺席、浪费资源的情况。

令徐燕意外的是,开始“公益收费”后,便民服务的开展更有效率,居民对课程的报名更有热情。“现在居民们都非常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课程一发布,几乎要靠秒杀才能抢到,上课状况也好了很多。”

线上线下齐发力  筹款之路迅猛成长

社区基金会的筹款成长之路上,不仅有“大手”的牵扶,还有专家的助力。“我们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原本可以称得上是‘筹款小白’,上海新力公益基金会牵线的方德瑞信创新发展中心提供了专业的辅导。” 金杨社区基金会的杨彬说,在公益日活动安排中,专家力量往往会抓住策划中不尽如人意的部分并提供创新思路,有时候还会提供全新的切入点,极大地开拓了其工作思路。同时,“大手”上海仁德基金会针对其项目的筹款上线流程进行指导,完美实现了线上线下呼应和互补。

连续参与了两届大赛的杨彬说,两届大赛后续培训的过程让参与者受益匪浅,大幅提升了筹款能力。“从个人能力来说,从填写申请表开始就是对项目整体逻辑的再梳理,对基金会整体运作的方方面面也有了不同程度的重新认识。随着参赛机构的多元化,我们能够看到许多优质项目,所以大赛也是我们学习交流的好时机。”考虑项目设计、宣传、筹款、运作、考核评估时,杨彬不再仅仅着眼于项目本身,而开始关注潜在的需求方、合作方及项目运作对基金会自身发展的作用。“大赛评审组也相当‘硬核’,参与答辩不仅是介绍项目的过程,更是向各路评审专家讨教学习、‘开小灶’的宝贵机会。”

实践出真知,作为筹款能力的“实战”,金杨社区基金会联合辖区内的学校举办了一次艺术品慈善拍卖会。学生的作品尽管笔触稍显稚嫩,但他们的公益热情感染了所有的参与者,捐款金额大大超出预期。

此外,金杨社区基金会收到的来自社区的个人捐款,也从2017年的一位居民捐赠的10000元,发展到2019年七人次捐款10013元。“虽然捐款数额增长不多,但捐款人数增长明显。这也可以看出,我们基金会在社区里的知名度有了一定的提高。”杨彬对此非常高兴。无独有偶,浦兴社区基金会也取得了较好的筹款成绩:2019年上半年,基金会已经累计筹款近十万元,对完成今年的目标充满信心。


青年报记者 周琳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