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新力公益基金会,社区公益的最大价值是唤醒
2019-09-05 专题

新力地产集团向上海新力公益基金会捐赠200万人民币,支持第二届“新力杯”的运作。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周琳琳

上海社区基金会“新力杯”公益创投大赛已经走到第二个年头。许多参赛的社区基金会说,得益于参与大赛获得的经验和后续帮扶,社区里的公益项目进一步发展了,筹款能力大幅提升了。而这背后,除了市区民政的大力推动,还有上海新力公益基金会团队的共同助力。

以大赛扶项目直面社区痛点

上海新力公益基金会成立之初,秘书长吕基成便带着团队寻访合适的项目。恰逢上海“三区发展”战略的提出,及上海市民政局相关处室的建议,他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投身于“社区发展”中。

看到了社区基金会的潜力和价值,他们也发现基金会存在“筹款难”的痛点,就开始构思如何提供帮助。经过多番调研和沟通,上海新力公益基金会决定大力支持面向社区基金会公益项目的创投大赛,先从中筛选出好项目,再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2018年,首届上海社区基金会“新力杯”公益创投大赛顺利举办,初见成效。大赛吸引了60%的上海社区基金会参加,涉及浦东新区、杨浦区、虹口区、普陀区和徐汇区,共收到102个项目。最终,69个项目脱颖而出,实现立项并且解决全部筹款问题,落地实施后共计服务了23800位居民。

一方面,这些项目直击社区痛点难点,真正促进了社区治理,如隔代教育、楼道囤积等问题。另一方面,社区基金会也进一步掌握了筹款能力,实现能力提升。大赛结束后,在市民政的牵头下,上海新力公益基金会联合5家成熟公募基金会及上海仁德基金会、方德瑞信创新发展中心,分别提供3天封闭式筹款能力培训和6个月内20小时的咨询服务包,及给予线上线下活动服务。

为了增加影响力,实现培训效果转为实践效果,上海新力公益基金会还参与策划了“爱满社区——社区基金会开放日”。开放日驱动了5个商圈的资源,当天近25万市民近距离接触了社区基金会,不少人当场就对基金会项目进行捐赠。“捐赠的市民可以得到一些爱心实物回报,但更重要的是市民们了解了社区基金会的项目,让他们知道原来自己碰到的一些问题,在社区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吕基成说。

汇资源促发展“四两”拨“千斤”

2019年,第二届上海社区基金会“新力杯”公益创投大赛再接再厉,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今年,大赛特别设置了垃圾分类主题项目评选,促进更多社区关注时事、与时俱进,并且加入创意想法,取得实际效果。

能力培养方面,在紧扣筹款能力的基础上,还加入了项目设计和管理能力的培养,进行源头提升。“第一届大赛评估时我们发现,基金会活动的驱动力不高,这说明设计上出了问题,可以让民众参与筹款的内容较少。所以我们对此做了相应工作的增加。”此外,新力也非常关注筹款计划的再制订,“社区基金会要把基本集中在开放日一天内爆发的筹款计划,转变为贯穿全年、分阶段、可持续发展的筹款计划,因为筹款应该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情。这是战略性变化。”

回顾对于两届大赛的大力支持,吕基成坦言这与自身经历有关。早在多年前,当他在“博客大巴”公益频道做实习生时,他参与了为云南昭通孩子捐赠文具的活动。活动前,媒体已为这个活动进行了预告。“我们对外说的捐赠时间是早上7点,但当我6点到岗时,已经有许多上海市民在排队了。”当时,一位老爷爷把削得整整齐齐的铅笔交付给他,并叮嘱他要把东西送给孩子。“我深受触动,想着要为这些好心人做一些事,要通过专业公益项目把这份爱心带给更多受益者。”

那次经历还教会他,撬动多方资源很重要:“一份报纸的宣传就撬动了那么多市民,如果能够整合多方资源,活动的影响力会更大,辐射人群更多。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只能帮助几个人;如果将这种力量汇聚起来,大家可以帮助成千上万的人。”

吕基成认为,公益最有价值的部分正在于此:唤起更多人的参与。上海新力公益基金会有个板块名为“行业促进”,“在我看来它是最具价值的。板块内单个项目的资金量少,但是撬动资源很多,能帮助到的人更多”。未来,新力也会撬动更多资源,使大赛成为社区基金会大有作为的舞台和助推器。


青年报记者 周琳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