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节 | 万里泖田变粮仓,松江开镰收割“迎庆稻”
2019-09-2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婷/文 通讯员 韩佳怡/图

秋分时节,在松江叶榭镇的大米体验馆,由松江区农业农村委和区妇联共同主办的“希望的田野,难忘七十年”——第二届松江农民丰收节今天下午落下帷幕。活动现场,100幅珍贵的老照片、非遗项目表演《草龙舞》《花篮马灯舞》、时尚的快闪《我和我的祖国》等活动让到场的来客们目不暇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松江在农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在本次活动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松江农业如何从万亩泖田变成“粮仓”?活动现场,100幅时间跨度长达70年的老照片,尽管黑白照泛黄,彩色照也略微褪色,但仍真切地反映松江农业的巨大变化,从土地改革、泖田改造、农业生产、科技兴农、家庭农场到文化下乡、新农村建设,凸显了松江农业工作的高度。

一位松江老农告诉记者,松江地处黄浦江上游,太湖流域东部碟形低洼地区东缘东缘底部,历来饱受水灾之苦,大大阻碍着松江的农业发展。70年间,松江积极治水,1974年起,松江大规模实施松江—青浦水利大控制工程,至1990年前,先后建成四大防洪排涝工程,使全县防洪能力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的标准。万里泖田就此变成了“粮仓”。

此外,本届丰收节活动丰富多彩,让享受丰收喜悦的来客过足眼瘾、笑颜大开。国家级非遗项目《草龙腾舞》,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音乐,舞龙者跳跃腾挪,看得观众眉飞色舞。市级非遗项目《花篮马灯舞》,以色彩艳丽著称,赢得观众频频举起手机。叶榭武校曾在上海世博会精彩亮相,此番尽地主之谊,表演《精忠报国》,个个有绝活,观众不由鼓起热烈的掌声。

盛世逢盛典,时尚的快闪《我和我的祖国》,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激情澎湃、气势磅礴。“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那歌词抓住了众人的心,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像集体朗诵《同心共筑三农梦,青春建功我先行》、诗朗诵《我们都是追梦人》也各具特色、颇受好评。记者注意到,演出者不是农业工作者,就是农业科技人员。

“看戏要看梅兰芳,种田要学陈永康”,在上世纪中叶后妇孺皆知。由陈永康培育的“老来青”,早在1951年最高亩产就达716.5千克,创全国历史记录。“老来青”米质极佳,“一家煮饭,满弄飘香;热饭喷香,冷饭软糯。”

活动现场,2019年区优质大米评选如火如荼展开,10余家农村合作社出品的“松早香一号”供大家现场品鉴。煮米、尝米、评米,看看哪家大米能够拔得头筹!活动现场举行了颁奖仪式,经过层层品鉴,评委们向荣获“2019松江区国庆优质大米”的金奖、银奖、铜奖获得者颁奖。

记者了解到,“松江大米”今年种植规模达4.7万亩,包括“松早香一号”1.3万亩、“松香粳1018”3.4万亩,预计今年松江能为上海市场提供优质大米1.5万吨左右。其中,1.3万亩早熟品种“松早香一号”已全部收割完毕,48小时之后,经过高精度筛选和加工的稻谷,将变成新米上市。

目前,今年最新鲜的“松江大米”已于9月15日集中进入市场。据松江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新大米上市时间跟往年差不多,“松早香一号”已成为上海国庆稻的主打品牌。每500克卖到8-10元仍供不应求。

下午三点,整个活动进入了开镰收割的高潮。良田之间,数百民来客们欢欣鼓舞地赶往收割田块,观摩大型收割机像理发那样收割“迎庆稻”。 “喜看稻菽千重浪”,现代化的收割机器上,工作人员特意绑了一个喜庆的大红花,伴着周边群众的欢呼声,收割机驶入田中,成熟的稻谷在仲秋时节被收割。

在过足了眼福之余,农民丰收节的现场,来客们还可以饱饱口福,新出笼的叶榭软糕任凭尝鲜。一位老先生向记者表示,每一年的丰收时节,是他一年里最高兴的日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婷/文 通讯员 韩佳怡/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