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也能变成乐器?看完后我惊呆了……
2019-09-2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钟雷/文 常鑫/图

随着音乐撞击球拍和球桌,清脆的响声化为鼓点,这样的乒乓球“对决”你见过吗?当乒乓球与现代舞结合,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日前,首届上海国际乒乓文化节在国际乒联博物馆·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以下简称“乒博馆”)正式开幕。除了展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外,一众乒乓球主题的文艺演出也十分吸睛。和文艺触电后的国球,迸发出“跨界之美”,让人大为惊叹。

 乒乓球化身打击乐带来视听盛宴 

开幕式现场进行了两场由中外优秀艺术家带来的文艺表演。来自英国的互动式舞蹈《一起乒乓舞》,创造性地将现代舞步和乒乓运动相结合。舞者们将乒乓球桌作为舞台,围绕球桌完成各种舞蹈动作,并穿插颠球等乒乓球技巧,在表演的同时频频与观众互动。高强度的舞蹈动作编排,古灵精怪的音乐和色彩明快的节奏让观众对现代舞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乒乓球运动也有了完全不同的印象。

而由中英艺术家合作的《乒乓音符》演出则打破了乒乓运动的界限,以音乐会的方式来传达乒乓运动的律动之美,每一位参与的作曲家都根据特定的乒乓技巧结合音乐性来进行创作和谱曲。这场独特的音乐会利用现场乒乓比赛作为打击乐组的表现形式,和钢琴、单簧管、大提琴一起组成了一场视听盛宴。值得一提的是,“乒乓打击乐组”由杨凌宇和赵一吉担任,两人均受训于中国专业乒乓球队伍。

“非常震撼,乒乓球打了那么多年,没想到还可以这么玩。”活动现场,一位资深球迷表示,用乒乓球奏乐的创意感官冲击强烈。此次文化节以一种全新的创意方式,实现了体育与艺术的跨界,将乒乓融入音乐、进入舞蹈,转动了体育和艺术两个世界,为体育和艺术的跨界提供了经典范例。

包括上述两场精彩文艺演出在内,为期9天的上海国际乒乓文化节期间,每天都会循环上演由国际优秀艺术家带来的五部文艺演出。所有的文艺演出、展览和活动都是公益场,免费向广大市民、乒乓球爱好者和游客开放。

需要提醒的是,为保证观众能顺利观赏到精彩的艺术表演,《逆向乒乓赛》《电音乒乓》《乒乓冥想曲》三个节目,观众事先预约将会优先入场观看,未预约则需要在现场排队轮候。观众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合适的表演场次,提前在“国际乒联博物馆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通过“服务”项下的“活动预约”来预约上述三个节目的演出门票。

 文化节传承60载“乒乓精神” 

活动吸引了不少乒乓球爱好者。随着一众乒乓界大咖的出场,现场也秒变“粉丝见面会”。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上海乒协主席陈一平、原中国乒协副主席姚振绪、国际乒联副主席施之皓……看到这样的全明星阵容,许多市民一边发出惊呼一边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国人对乒乓球有着特殊的感情。60年前,容国团在第二十五届世乒赛上捧起沉甸甸的圣·勃莱德杯,斩获新中国体育史上首个世界冠军。乒乓球作为国球运动,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的辉煌成就和伟大进步,“爱乒(拼)才会赢”的体育精神也不断激励着国人砥砺前行。

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崟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此次乒乓文化节聚焦的“三个相同三个不同”中,便包含了“相同的国乒精神,不同的时代主题”这一点。“60年后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一直在传承,乒乓作为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能够肩负起更多使命,包括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他希望,更多的市民们通过参观能够爱上乒乓,同时也将这一份使命感不断传承下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钟雷/文 常鑫/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