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1+1+1”模式破解电梯年检“人机不匹配”问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受访者/图
目前,上海市电梯数量已突破26万台,居全球城市之首,但是年检却存在“人机不匹配”的问题。为此,浦东率先进行了“1+1+1”电梯定检改革。
今天,市市场监管局与浦东新区政府签署《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支持浦东新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备忘录》,为浦东改革发展再添新引擎。
据悉,浦东新区在用电梯总量为6.4万余台,其中在用垂直客梯、自动扶梯5万余台,电梯数量大、“老龄化”情况严重,安全风险加大。长期以来,电梯定期检验任务繁重,定检机构、人员力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人机不匹配等矛盾日益突出。前期,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市市场监管局的支持下,浦东在全国率先试点“1+1+1”电梯定检改革。“以前我们是采用法定机构年检,改革后,我们会划定特定区域采用授权的方式。”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处副处长徐洁明介绍说,“1+1+1”就是定期检验实施“检验机构定期检验+制造企业自行检测+授权第三方社会机构定检”模式,定检和自检交替进行,缓解人机不匹配的难题。
通过公开招标,目前浦东已引入两家社会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在高东、高行、南汇新城、书院等街镇开展了电梯定检改革试点。试点以来,已检验电梯4500台,报检电梯的按时检验检测率100%,为破解困扰多年的电梯检验延期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份备忘录涵盖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营造便利化准入环境,优化监管机制、推动精细化市场治理,以及强化服务载体,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等内容,共包含“放管服”改革的20项措施。
“你承诺,我发证”。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工作备忘录的一大亮点就是深化市场准入告知承诺改革,市市场监管局支持浦东新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在企业名称登记,办理工艺简单、低风险品种食品生产许可,部分计量器具型式批准等三个领域试点告知承诺制。实施告知承诺后,审批部门的发证时间将大大缩短,有的将当场发证,企业准入将更加便利。
根据《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划分,将风险等级评估相对较低的5大类9小类食品类别,比如小麦粉、大米、味精等,纳入了本次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的范围。改革后,审批环节由之前的“登记、受理、现场核查、抽样检验、材料审核、审批制证”6个环节压缩至“登记、受理、审批制证”3个环节,办结时间由改革前的20个工作日,缩短至当场办结。同时,审批材料还将进一步简化,由改革前的7项缩减为2项,缩减率达到71.4%。
本次试点的工艺简单、低风险品种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制为全国率先。在备忘录签署的当天,上海邵万生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当场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成为首家享受到试点红利的企业。企业负责人表示,怎么也没有想到,食品许可也能当场拿证,而且还采取了“容缺受理”方式,允许我们按照告知承诺书约定的期限提交部分材料,切切实实让我们感受到了改革的便利。
据了解,在明确首批20个合作项目的基础上,双方还建立了工作例会、对口联系、年度任务清单、跟踪评估四个方面的工作机制,后续将在这些机制框架下,共同探索新的合作试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