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岁的上海交响乐团见证中国发展,一曲《礼献》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2019-09-28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受访者/图

9月27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执棒,以本乐季驻团艺术家华裔作曲家周天新作《礼献》的世界首演开篇,拉开了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40周年庆典音乐会的序幕。除这部上交委约的为建团140周年“定制”的献礼之作,上交还携手大提琴家王健上演了周天的大提琴协奏曲《水袖》和老一辈作曲家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上海交响乐团用创作于新中国不同年代的中国作品,为共和国七十华诞献礼,也将上海交响乐团成立140周年的全年庆典系列活动推向高潮。

  世界首演     《礼献》展现140年积淀   

从1930年工部局乐队首次上演中国作品——黄自的《怀旧曲》开始,中国交响乐作品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新中国成立以来,上交创作演出了大量中国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仅1978年至今,上交就委约创作了50余部作品,催生出了包括朱践耳的十部交响曲、瞿维的《五指山随想曲》、陈其钢的《京剧瞬间》、赵麟的《度》、周龙的《山海经》等一大批的中国原创之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交响乐的发展。

当晚世界首演的《礼献》,是曾获得格莱美提名的华人作曲家周天受上海交响乐团委约创作,该作因沈约的乐府诗有感而发,旋律从壮阔到婉约,技巧从中国民族音调的应用,到现代和声与强烈节拍的结合,用五音繁会的音乐语言展现了上海交响乐团140年积淀的无穷张力。

周天在采访时表示,《礼献》源于沈约的乐府诗,力图用五音繁会的音乐语言来展现当今交响乐团无穷的张力——从壮阔到婉约,从中国民族音调的引用到现代和声与强烈节拍的结合。“在140年后的今天,愿我们通过音乐再现那令人心旌摇曳的艺术梦想。”周天说。

大提琴协奏曲《水袖》则是周天为大提琴家王健所创作。这位出生于1981年的作曲家在当今国际乐坛备受瞩目,作为继陈其钢之后的第二位作曲类驻团艺术家,上交2019-20音乐季将依次奏响他的8部代表作。《水袖》是周天从中国古典的戏曲形式获得灵感。在他看来,水袖的各种动作,如拂、挑、抛都具有强烈的音乐的形象,于是在协奏曲中,他把具象的动作转化为抽象的音乐,将3秒钟的动作化成9分钟灵动的乐章。

  薪火相传     十三位历任首席上台   

当晚音乐会现场还出现了让人动容的一幕。音乐总监余隆把十三位“老上交”一一请到台上,他们是上海交响乐团的历任首席,如今大多都已是八九十岁的老人,其中有工部局时期就已加入乐团的低音提琴演奏家郑德仁,为上交工作奋斗了近半个世纪的乐团老首席柳和埙,开创中国人在国外大团担任首席先河的潘寅林,虽已退休却依然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乐队长宋国强……

这些曾与上交并肩前行的老首席们,以一颗赤子之心加入到新中国交响事业发展的滚滚大潮中,为共和国的音乐事业、上海城市的音乐文化兴盛、上海交响乐团的长足发展做出了巨大奉献。在音乐总监余隆的号召下,全场观众向老一辈艺术家表示崇高敬意和深深祝福。

余隆表示:“我们与这些老艺术家们血脉相连,正是这一代代上交人的薪火相传,让上海交响乐团像常青树一样繁荣下去,他们是上交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上海文化的骄傲。肯定这些老艺术家的过去,也是激励我们面向未来,让年轻一代前赴后继,让伟大祖国、伟大城市的交响乐发展后继有人。”

音乐会前,上交音乐厅内还举行了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40周年庆典活动,300多个大小不一的白球悬挂于售票大厅上空,丹尼尔·巴伦博伊姆、祖宾·梅塔、丹尼尔·哈丁、郑明勋、乌特·兰帕……印在白球上的一个个曾在过往音乐季中亮相的闪亮名字,如耀眼之星点亮了上交每个音乐季浩瀚星空。140年前,上海交响乐团用音乐点亮这座城市,140年后,现场嘉宾共同点亮名为“灯”的艺术装置,意味着上交斗志昂扬再出发。

  不忘初心     上海交响乐团见证中国发展   

今年迎来140岁生日的上海交响乐团,曾在其漫长历史中,书写了无数个“第一”,最早广泛地把交响乐介绍给中国观众,最早挖掘并演奏中国管弦乐作品,最早培养中国的音乐人才,……这每个“第一”步,都印记在中国音乐史上,为中国交响事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乐手开始成为乐团主力,在新中国曙光沐浴下,上交以“主人翁”的精神,开始踏上大胆探索革新之路,成为国内首个与国际接轨组建理事单位的乐团,也是首个跨入职业化运营轨道、运作高质量年度音乐季且成功实行预售票制度的中国乐团。改革开放后,上交尝试积极“走出去”,成为首个登上卡内基音乐厅、柏林爱乐大厅的中国乐团,成为彼时世界了解中国一个重要文化窗口。

作为改革的重要举措,上交在全球范围内招聘总监,历经遴选,新一任音乐总监余隆于2009年上任。这位被DG总裁克莱门斯•特劳德曼评价为与卡拉扬有着近似特质的指挥家,也是一位“给中国本土和国际乐坛都带来巨大文化变革的艺术家”,他的到来给上交带来了前瞻性的国际视野和更加规范职业的管理理念。上交更加大刀阔斧,不断创新,发起创办了一系列极具社会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从上海新年音乐会、上海新春音乐会到上海夏季音乐节,从上海乐队学院、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到中国交响乐团联盟,一个个具有革新性的音乐标识,形成上交庞大的音乐品牌矩阵,体现了上交作为一支百年老团的锐意创新和行业担当,更是建立起跨洲际的文化交流,助推了跨音乐领域的文化繁荣,实现了人与人、团与团乃至国与国间的音乐沟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受访者/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