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会上瘾,开书店也会
2019-10-06 生活


【文/杨力佳 图/质馆 乐开】

“实体”“民营”,似乎已经成为了开书店“难”的代名词。正因为这样,每当遇见依旧坚持要开实体书店的追梦人,让人总免不了充满好奇。而这次的采访对象蜗牛,就是这样一个怀揣着个人积蓄与情怀,白手起家的独立书店创始人。提到2011年,许多关心民营书店的人都不会忘记“光合作用”的倒闭。即便有如此的前车之鉴,蜗牛依旧选择在那一年从公司辞职,开办“乐开”。四年后,因为身体原因,蜗牛不得不关闭书店,而在一年后,她又重启了开书店的梦想,在经过两年多的移动书摊生活后,终于在今年再次开出两家实体书店。在这八年中,蜗牛究竟是如何凭借一己之力逆风而上,坚持不懈的? 而书店又是经历了哪些故事让自己层层蜕变,化茧成蝶的? 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小书店里的大世界。

书+X,让读者看到更多

你知道中国结是谁命名的吗?

你知道大闸蟹会自己蜕壳吗?

你知道中国有多少种米食吗?

你知道跳秧歌有什么秘密吗?

你知道曹雪芹设计过风筝吗?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那不妨去正在举行的“跟着汉声重拾中国传统文化”上找寻吧。

和蜗牛的这一次见面,约在她八月中旬新开的实体书店里。说是新开,其实也不完全是,因为这个空间是镶嵌在质馆咖啡里面的,书香伴随着咖啡香,“汉声文化主题书展”正是这一次乐开全新亮相的开幕活动。

为何是《汉声》呢? 那还要从几年前,蜗牛与《汉声》驻上海的编辑翟明磊的相识说起。“我一直比较喜欢相对小众的出版社。《汉声》至今已经有四十八年的历史了,但是在目前的图书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并不是那么大,创始人的理念与故事,以及一代又一代汉声人严谨治学的态度深深地打动着我。所以在前些年我还在到处摆书摊的时候,无论到哪里,我都会带上好几本推荐给读者,并且下定决心,等我再开出实体书店的时候,一定要为《汉声》举办一个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

为了办好这一次的展览,蜗牛花费了很多心思,甚至把先生动员过来一起做设计,开篇的那几个问题,就是他先生的主意。而质馆咖啡的创始人郑松茂也给了她在场地上的极大支持,使其得以在梦寐以求的新天地拥有一片书香天地。“其实,这一次的展览已经是2.0版本了,在更早一些的时候,我先是在另外一家乐开书店做的。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学习、反思,这次实体店的重新出发,我的规划是,每次以‘书+X主题展’的形式来推介精品书籍。除了书本身,我会去寻找与之相关的实物、视频、衍生品等等,全方位地介绍。就比如这次的展览,除了将目前市面上可以搜集到的四十多个不同主题的《汉声》收入其中,我还把与之相关的中国结、年画、画报、文创产品等一一呈现,甚至,我还把平日里不为外人所见,可能连出版社领导都不会看见的编辑工作笔记拿了过来,让大家了解书籍背后的故事与精神。”

说着,蜗牛用钥匙打开了一个玻璃柜,从里面拿出了那本画着大闸蟹的笔记本,“这里记录的是螃蟹蜕壳的过程,完全是出自翟明磊之手,但是你要知道,他是一个文字编辑哟,很意外吧,画得那么栩栩如生。虽然这个最终是不会入册的,但是他之所以愿意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和心思在画画上,其实就是为了让自己不要遗漏任何细节,在最后落笔成文的时候,能够全面地还原。在另一本工作笔记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机关,都是他自己手工制作的,比如抽拉式的隐藏页面、精致的动物图案剪纸,就像一部设计精巧的立体书。这些不仅展现着他独特的工作方式,也将他对工作的热爱、生活里的小情趣展现得淋漓尽致。遵循慢工出细活的准则,许多主题都是编辑们花费几年时间去亲力亲为得到的第一手资料,为了让这些传统可以在今后真正地被传递下去,他们非常注重实际的可操作性。比如,为了写《中国米食》,他们就在乡间种地一年,并且亲自尝试过书中介绍的两百多种不同烹饪方式中的百分之九十;为了写《手打中国结》,他们不仅先是自己学会打,还邀请素人来根据他们绘制的图例打打看,以此测试图例是否真的可以教会大家……这也是我想传达给读者的更多的部分。”

秉承了这种精神,蜗牛也在展览中加入了主题互动体验区。比如,读者可以参考《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为明信片上的风筝图案涂色;临摹《美哉汉字》中的三种美术汉字;学着打《手打中国结》中介绍的中国结。而在书架区则展出了众多让汉声名声大噪的书籍。比如,儿童入门篇《中国童话》系列;中国美食篇《中国米食》《山西面食》《大闸蟹》《宁波年糕》;民间艺术篇《蜡染》《中国女红》《手打中国结》《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中国土布系列:夹缬》《郎庄面花》;乡土建筑篇《福建土楼》《梅县三村》《西华片民居与安贞堡》。蜗牛的儿子今年刚好六岁,所以其中的《汉声中国童话》可以说是深得他的喜爱了。这是汉声杂志社出版的第一套丛书,也是汉声杂志社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丛书按照传统农历岁时,从年头到年尾,每月一本,每日一则中华童话,全套十二本,总共三百六十二个故事,涵盖节日传说、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事物起源故事、科学故事等,相当引人入胜。

开一辆书车,行走中国

一辆面包车、八百本书籍;

五十八天,九千公里,十一个省份;

音乐节上、市集里、蒙古包中;

蜗牛带着全家犹如游牧民族一样,车子开到哪里,书就卖到哪里,邂逅一场场毕生难忘的流动书摊奇遇记。

去年夏天,因为想给儿子一个不一样的暑假,蜗牛和丈夫一拍即合,决定带着全家开着书车行走中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设想到出发,只用了短短两个礼拜的时间。“想到可以去很多城市摆书摊、把好书推荐给更多人就很兴奋,而且我也希望孩子在旅途中去观察和认识这个世界。”蜗牛至今回忆起来依旧满眼放光,充满着感染力,“可戏剧性的是,上路没多久,便迎来了雨季里的瓢泼大雨,我一边在想是不是选错了日子,一边想起汪国真的那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便要风雨兼程。’每当书车在高速上奔驰,从平原到高原,从城市到村落,穿过一条条隧道,路过桥梁、湖泊、戈壁,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象着下一个城市即将到来的惊喜。正如一位作家所说:‘我始终确信,有着相似美学和价值观的人们,终会相遇。’”

阅读让你有更宽厚的包容@都江堰

“请问是乐开书店吗? 你们店里剩余的书我全买了,全都打包寄到都江堰的阅分享书店吧。”2015年,在蜗牛进行实体店清仓的时候,接到一个从德国打来的电话,对方正是阅分享书店的店主张淼。当时,他和爱人小雨正在留学,为了书店,两人奔波于德国和中国之间。“阅读,让你对这个世界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宽厚的包容。”在书店的玻璃上印着的这句话,也是张淼开书店后的感慨。因书结缘,趁这次的书车之旅,蜗牛特地在那里安排了一站,在他们的书店前摆书摊,终于与这对惺惺相惜的朋友第一次见上面了。

在张淼的推荐下,蜗牛还去了当地的一个夜市摆书摊,那一次的经历也让她印象深刻:“我们的书摊被安排在两个水果摊位的当中,是市场里唯一的一个卖书的地方。左边的那家水果摊的男摊主来我们这里看了好久的书,中途被女摊主叫回去照顾生意后又返回过来继续看,后来他透露说,是想给自己在外面读书的女儿挑选一本书作为礼物。我非常感动,给他推荐了《小王子》。”

书是自带魔力的@毕棚沟     “无论我们是去提前确定的合作场地摆摊,还是临时起意在路边摆野摊,无论是一线大城市还是十八线小县城,书都自带魔力,常常书还没完全摆好就有顾客围过来,有年轻人,也有老人和小孩。”蜗牛说。

在毕棚沟山脚下的一个旅舍,临近黄昏,蜗牛正打开车子后备箱整理东西,恰好被路过的住客看见里面装得满满的香蕉盒,于是就有人好奇地问她是不是卖香蕉的?“恐怕不少书店老板都会有相同的哏吧,因为这些原本用来运送香蕉的箱子经常被我们用来装书,它们牢固耐用、大小合适、便宜实惠。”蜗牛笑着说。其实,蜗牛原本并没有打算在院子里摆书摊,但是听到有住客询问,她便迅速地拿出折叠桌,摆上书箱。很快,更多游玩归来的住客也都围了过来,甚至天黑以后还有人用手机打着光在那儿翻阅书籍。蜗牛的儿子和旅舍主人的女儿更是开心地爬上后备箱,直接坐在里面看起书来。“其实书籍对孩子的影响,超出我们的想象。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让更多县城和乡村的孩子也了解到绘本的这种力量。”

创造邂逅美好的机会@内蒙古

此行最北的一站被设在了内蒙古。其实在到达之前,蜗牛心里对在大草原上摆书摊这件事情还是没有底的。而在这里,再次印证了“书是自带魔力的”这句话。蜗牛选择入住的蒙古包是带有大玻璃墙的,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在靠玻璃墙的地方支起了桌子,摆起了书摊。没想到,不一会儿,经过的游客与工作人员就发现了,纷纷过来选书。一个在那里工作的小伙子以很快的速度就买走了一本书,后来,蜗牛散步经过员工宿舍的时候,发现这个小伙子正坐在宿舍门口聚精会神地看书呢,那一幕定格成为了她在草原上看到的最美的画面之一:“其实大家的内心都对书籍是有渴望的,只是需要有一个契机。开流动书摊就是把书送到他们触手可及的地方,创造一次次邂逅美好的机会。”

天无绝人之路@苏州

出摊卖书最担心的,无疑是天气不好。蜗牛去阳澄湖音乐节摆书摊的时候,因连日阴雨导致草地泥泞,车轮深陷其中,当她正焦急无策时,没想到旁边的路人都纷纷跑过来帮忙推车,在推了十多次后,车轮才终于驶出。可没过多久,雨越下越大。当她正因为担心无法把书摊摆出来而不知所措的时候,丈夫提议用自带的帐篷改造成防雨顶棚。“就当时的条件来说,我觉得是不可能完成的,可没有想到,还真的成了,这让我不得不感叹,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啊。”摆书期间所有的不易,如今回忆起来,蜗牛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且乐此不疲。

Qa生活周刊×蜗牛

Q:在这个主题书展里,我看见有一段你录制的介绍书籍的视频,这是为这次主题书展特别做的吗?A:其实,这将是以后长期持续做的一件事情。有的时候,一些好书被静静地放在书架上,很难被读者发现,那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每一本精心出版的书籍背后都饱含着作者、编辑、出版社等众多人员的辛勤努力,所以除了书本身,还有很多延伸的部分可以挖掘,可以分享,所以,我希望可以把更多值得收藏的书籍通过视频的方

式呈现给大家。

Q:开实体书店确实不易,那为何还要如此坚持?A:书店对于我的意义,其实是在我经营书店的过程中才逐渐明晰和叠加的。我逐渐发现,书店是让书与人以及人与人发生链接的地方,在这里,顾客和店员以及顾客和顾客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曾经有许多读者告诉我,书店陪伴着自己度过了人生低谷期,这就是所说的“一家书店温暖一座城”吧。无论是给人以温暖,还是向别人成功推荐了自己喜欢的书籍,都会给我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吸引着我努力将实体书店进行到底。

Q:你现在给书店的定义为“永续”,这背后有何故事吗?A:前几年在做游牧书摊的时候,认识了一个从江西来的读者,彼此聊得很投机。他正在做自然农法的事情,后来邀请我去那里的学校做了与阅读相关的分享会。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关注起“永续生活”来。后来,借去西递音乐节摆书摊的机会,我顺道去了碧山村的D&DEPARTMENT,在那里看到了一期专门介绍永续农耕的《碧山》以及长冈贤明的《开店术——开间有人气的传递想法的二手商店》。长冈贤明的长效设计这个概念深深鼓舞了我,让我也开始思考,如何将永续融入我的书店里来。我希望我书店里的书是值得被收藏,被反复阅读的,它们的归宿,不应该是被当作废品卖掉或者是被当作垃圾扔掉,而是分享给其他的朋友。所以,我也一直在做图书漂流的事情,通过公众号的小程序来运作。而线下的部分,我也在为一个居民小区和一个商场提供技术支持,甚至,我还曾经找过公司一起研发了智能图书漂流机器,并且在马当路上放置过,后来,我还做过这个智能图书漂流机器的升级版的样机,当然,目前还没有推出来,还需要更加合适的时机吧。而对于那些被孩子弄脏了的、扯坏了的,已经不太适合漂流的绘本,我就想着用其他的方法,让这些绘本继续发挥作用,剪贴画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途径。

蜗牛的书单

《图像中国建筑史》

这本书翻拍自梁思成手绘建筑图纸,采用了大开本线装装帧出版,清晰度和还原度极高。书中图纸是由梁思成和营造学社的同仁在1931年起研究古建筑十余年期间所绘制的,结合了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精神,融入了中国传统工笔和白描的技巧,每一幅图纸都堪当艺术作品来欣赏。     《浮生六记》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以率真凝练的文字描述了他的婚姻爱情生活、闲情逸趣、旅行游记等,令人忍不住一读再读。     《大闸蟹》

在大闸蟹的季节里,特别想分享由极具匠心的汉声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为了编著《大闸蟹》,三名汉声编辑在苏州养了三年多大闸蟹;为了捕捉到大闸蟹的蜕壳过程,三人二十四小时轮班观察二十余天。这套《大闸蟹》包含多册:认识大闸蟹、大闸蟹食谱、文史大闸蟹,教你做个明明白白的吃蟹人。

关于《汉声》      “汉声文化”源自1971年,留学归来的吴美云邀请二十七岁的黄永松一起在中国台湾创办了汉声杂志英文版,向世界呈现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华,想要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这就是最初的汉声。

为了办好杂志,七年间,黄永松几乎跑遍了中国台湾各地的农村,采用田野实际调查兼图片、摄影并陈的手法,记录下偏远山村中潜藏着的许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黄永松意识到,中华儿女更应该光大传承自己的文化。于是在1978年,杂志名改成《汉声》,开始出版中文版。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根基,致力抢救、保护和发扬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亲自奔走于民间,包括中国台湾及大陆偏远山村,完成大量民间文化的收集和整理,拯救数十种濒临失传的民间手工艺。凭一己之力长期收集民间文化、民间生活、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若干民俗遗珠,建立起“中国民间文化基因库”。汉声出版社从出版杂志、编录成书,至恢复还原民间手工艺品,日趋成形,应时而生。


文/杨力佳 图/质馆 乐开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