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登高、遍插茱萸
2019-10-06 生活

文/黄玉莹

本期主题:重阳力量

明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饮宴求寿等习俗。

重阳节,总是有种穿越时空的力量。满园皆金菊,细看还有一丛白菊,如霜一样似从天降。今朝歌酒席,而我心皎洁坦荡荡,白头翁也入少年场。

似乎是蓄足了秋天的力量,这一天,老人当恍若少年;这一天,高山当凌其绝顶;这一天,菊酒当畅怀乐饮。

《最后一块菊花糕》

作者:李碧华

出版社: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05-8

菊花水香四溢,颜色呈淡黄。泡煮时间掌握极好,不可心急,否则菊香未逸;又不能过长,以致略带苦味。花汤好了,便加糖。

读李碧华写的小说,可以有很多个理由,可以因为《青蛇》《胭脂扣》和《霸王别姬》等经典的电影;可以因为她作品本身朴实流畅的句子和恰到好处的节奏;还可以因为她文字间自然流露的聪明......很多人很擅长在文字中耍小聪明,抖包袱,抖好了会让人回味,抖不好甚至会惹来反感。

而她不是,她不会耍这些天桥下的神奇把戏,她是在台上的角儿,本身有身段却不图表演,素着张脸,本是自顾自地唱,却能惹来台下的满堂彩。朴实的句子之间充满真性情和莫名的聪明,聪明不是耍出来的,是不小心溢出来的。

《酒人酒事》

作者:周作人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2-11

我的父亲是很能喝酒的,我不知道他可以喝多少,只记得他每晚用花生米水果等下酒,且喝且谈天。

《酒人酒事》分为四辑:辑一“何以解忧”直接谈酒,兼及酒故,陶渊明之贪杯,刘伶之沉湎,李白之豪饮,读来逸趣横生;辑二“壶边天下”说各地酒品,苦老酒、绿茵陈、绍兴老酒、回沙茅台,酒未入唇,意已微醺;辑三“酒话连篇”泛谈酒史与文化,既有酿造之法,也有饮者之德,还有酒令之趣;辑四“酒界往事”忆旧念故,或思及挚友,或怀念亲人,或感慨人生,世味在酒香中弥漫。

酒,可谓泽被众生。古今中外,好酒贪杯者难以胜数,而真正知酒乐饮,且形诸笔墨者,却属少数。幸而总有那么几件当年的豪举,能够氤氲化为纸上的墨迹,这样追思起来才更显韵味深长吧。最后再提一句文中的趣话,“老酒糯米做,吃得变nio nio”。原来末两字是本地叫猪的俗语,但是就是这一句行文间偶然夹杂的乡音,应该也会让那些听来觉得耳边一暖的读者有路遇故人之感吧。

《秋天的怀念》

作者:史铁生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5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我”答应母亲去看菊花,却因为母亲的去世并未成行。这个遗憾落下了,就是一辈子了。来年的秋天,当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菊花时,“我”会想起“我”的母亲。这便是《秋天的怀念》。

有人将波澜不惊写得荡气回肠,有人将荡气回肠写得波澜不惊,史铁生是后者。那个瘫痪的痛苦的自己,那个忍着病痛隐忍的焦灼的母亲,在史铁生的笔下,在史铁生的心里。朴实无华的文字,平淡无奇的叙述,我看到了世间母亲的伟大和一个儿子的忏悔。是否,我也在亏欠着我的母亲而浑然不觉呢?

《往事入画:一个老人的记忆博物馆》

作者:张才柱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4

人们三五成群,走走逛逛,吃喝笑闹;

身穿长衫的老头儿衔着长烟杆转来转去,

孩子们围着卖黄糕粑和经营西洋镜的摊

子流连忘返;

迎亲的山乡小路弯弯,

送亲的人们欢欢喜喜走来……

《往事入画》是一位七旬老人真挚温暖的人生回忆。张大爷用100多幅“回忆画”,记录下童年的快乐、乡村的风貌、劳作的艰辛、生命的顽强与时代的变迁。一个老人的记忆博物馆既不想做什么史家绝唱,更不愿做任何自我吹嘘,只是想用这种方式给百年后的自己“留个念想”。在回忆的光晕之下,每一幅都画得优美而细致,栩栩如生又静谧安详,让我们看见美,看见痛,也看见力量。

张大爷只上过四年小学,凭着勤奋自学维修机电,考取了矿山机电助理工程师资格证。他先天高度近视,戴着1600多度的眼镜,看书、写字、画画时,眼睛都得贴到纸上。60岁那年,被查出患有淋巴癌,他不仅挺过了难熬的放化疗,还自学中医,亲自采药调养身体。虽然每个月就靠和老伴打零工赚的几百元以及儿女的贴补过活,但张大爷对画画这件事异常执着:“有生之年能完成这几百幅画,我就心满意足了。”

《葡萄牙的高山》

作者:扬·马特尔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11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场海啸,伴随着深海的孤寂,一切的预演都毫无意义。我们整个人生就是在放手而已,但最令人伤痛的总是,没有好好地说声再见。

提到作者扬·马特尔,或许一般人都对他不太熟悉,但只要提起他的经典作品《少年Pi的奇幻漂流》,恐怕没有人会说不知道。时隔十五年,又是一部震撼杰作。此书最后一幕:黑猩猩奥多守在彼得尸体旁哀伤地哭泣良久之后,转身朝着犀牛出没的高山地区奔跑而去。相信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也会自然回忆起《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里那只老虎的转身而去,那种来源于生命深处未知的决绝与深沉。

人类的生活已经沦为这样一种状态:一面争先恐后地奔向虚无,一面却试图留住家的温暖。不管是谁,哪怕在外人面前可以强颜欢笑,但是回到家中,看着满室的寂寥;登上高处,看着遍插的茱萸,“少一人”的痛楚总会喷涌而出。

文/黄玉莹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