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昨晚举行,沪上文艺亮出新成绩新风采
2019-10-17 文体

陈少云获评“上海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青年报见习记者 周紫薇 摄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陈嘉音

昨晚,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大剧院举行。在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推动下,上海文学艺术奖的颁奖舞台上又迎来了一批具有知名度的上海培养、上海孵化的文艺人才。始创于1991年的上海文学艺术奖正是上海文艺界的最高奖项。

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经过一个多月的评选,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共评选出了5位“终身成就奖”、5位“杰出贡献奖”。此外,还有30位优秀的文艺新人入选了本届“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

杰出贡献奖 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仪式首先颁发了“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辛丽丽、张静娴、陈燮阳、茅善玉、韩天衡分别上台领奖。

上海芭蕾舞蹈团辛丽丽作为第一位领取的获奖人员从舞蹈编导王雯手中接过了奖杯。从“白天鹅”到“白毛女”,作为舞者,辛丽丽舒展大气优雅,用足尖演绎了海派芭蕾的无限风情,开启了中国芭蕾国际得奖的先河。辛丽丽说,“芭蕾舞的发展就像种树,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材,需要很多养料才能长出茂盛的叶子。”

昆剧旦角艺术家张静娴是《长生殿》里一往情深的绝色佳人杨贵妃,也是《班昭》中寂寞青灯下奋笔疾书的女史官,更是古典文化的守望者和艺术创新的开拓者。在颁奖典礼上,张静娴动情地说:“新中国成立时,我两周岁,我的成长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是新中国拯救了濒临灭亡的古老昆曲,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令昆曲生机勃发、欣欣向荣。”

篆刻、书法、绘画、艺术理论、书画鉴藏皆精之一代通才韩天衡,从一位9岁的“同道中人”接过鲜花,一老一少的对比令全场掌声雷动。在采访时,韩天衡告诉记者:“上海解放的时候后我9岁,可以说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文艺工作者,在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时候获得这样一个奖项,可以说是对我的厚爱和承认。”随后,这5位艺术家应邀上台领取了“杰出贡献奖”。

终身成就奖 与新中国文艺发展同频共振

在“终身成就”颁奖环节前,丁建华、康庄用诗朗诵《从艺做人,以德为先》带领大家认识本次获奖人:王文娟、何占豪、陈少云、周慧珺、黄宗英。

“终身成就”授予为上海乃至全国文艺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的文学艺术大家。他们的艺术之路与新中国文艺发展同频共振,不仅德艺双馨、功成名就,更是垂范后辈、树立标杆。

五年前,上海京剧院著名麒派老生陈少云获得了“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现在,当他获得“上海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时仍激动万分。

在聆听了王文娟、何占豪、陈少云和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到场的黄宗英与周慧珺的获奖感言后,这几位老艺术家以及其代表上台领取了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青年文艺家培养 资源支持与压力并存

今年的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依然充满新生代的闪耀光芒。由刘鹏、雷小雪、王音睿、吴睿睿等26位青年文艺家带来了朗诵《为人民讴歌,为时代立传》。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吴睿睿告诉记者,年轻一代的文艺工作者,是祖国繁荣发展的见证者 “相比老一辈,我们会获得很多资源和支援,但老一辈的经历是弥足珍贵的,年轻一辈要想望其项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也会面临不小的压力。”

刀笔观照时代,作品应有担当。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上海文化品牌不断打响,一批批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结合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鲜明特色,让上海的文艺天空群星闪耀。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陈嘉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