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杀!这些跟结婚相关的老物件你用过多少?
2019-10-2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上海很新,日新月异;上海很旧,弄堂古迹。新旧里不断转换,那些专属上海的婚姻记忆,也就此有了怀念的温度。

传说中的“三大件”,历史上的“三书六礼”……今天,由普陀区民政局主办的《上海婚姻印记实物展》在普陀区文化馆举行。展览聚焦“上海婚姻印记”,以“婚姻,是一段云水相逢的故事”为主题,分五个印记片段,展示上海的婚姻发展轨迹。

  了解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今天,记者走进了上海婚姻印记实物展。晚清时期的上海民间盛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婚姻,最重要的过程莫过于“三书六礼”。走进展区,墙上是“三书六礼”的介绍,其中三书是指聘书、礼书、迎书,六礼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墙面画幅展示了清末包办婚姻习俗。

据工作人员介绍,近代婚姻受中西文化交汇交融所影响。在民国时期,上海传统的旧婚俗出现了一些变化,一些青年学生反对包办婚姻,提倡男女社交公开、自由结合。展览方采用旧式报框公告板形式,模拟发布一则则征婚消息。

往前走,立式展架上放了一部婚姻法的模具。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施行,它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新婚姻法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移步向前,记者来到第二展区,正所谓“每一纸证书,都是一个承诺的见证”。改革开放后,结婚证不再是夫妻两人压在箱底的婚姻纪念品,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文书。人们使用结婚证的次数日趋增多,于是结婚证也开始“返璞归真”,逐步取消了复杂的图案,并由奖状式变为护照式,方便结婚人携带。该展区详细罗列了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第三展区则分为结婚礼服单元和照相馆展厅。大家对于古代结婚礼服最熟悉的叫法是凤冠霞披和嫁衣,其实这种叫法较为笼统也十分局限。中国历朝历代,对于结婚的礼节极其繁杂,对结婚礼服也有着不一样的风格。透过结婚礼服橱窗展,能看到民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前后、现代嫁衣的风采。而一个名为恩爱的照相馆则让人体验了一回老式照相馆结婚照场景——一面背景墙上密密麻麻都是老式结婚照。

第四展区是一间间模拟的新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彩礼起于中国古代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订亲财礼、聘礼、聘财等。嫁妆是女子出嫁时,女子或女子的家人在婚礼之中,从女方家带到丈夫家去的钱财、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

在这一展区,可以看到民国时代的“过嫁妆”照片,各种木器家具都用了红绳系绑。喜糖盒展柜,则展示了不同年代的喜糖盘盛放及请帖等。观众甚至还能看到彩礼清单、婚礼风俗等。

记者看到,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嫁妆各不相同。比如上世纪70年代最经典的结婚三件嫁妆就是“三转一响”,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外加收音机,手表要上海牌,缝纫机要蜜蜂牌、西湖牌,自行车要飞鸽牌、永久牌。有了这样的陪嫁,左邻右舍都要羡慕。

还记得崇明的三天流水席吗?在岛上,办酒席的人家,房子上都要扎上红布条,挂上红灯笼。因此,赴宴的宾客不记得是哪户人家没关系,车子开到附近,看到彩旗飘飘就知道是哪幢房子了。上世纪80年代,结婚必备的“三转一响”升级为“三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

在婚房还原展厅,则布置了一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的婚房,有冰箱、缝纫机、“老坦克”等,真实还原了那时候最标准的新房。

  “50后”阿姨回顾40年前的结婚那些事  

“这个展览让我回忆起了以前的事,很真实。”家住曹杨三村的陈阿姨生于1954年,她告诉记者,自己是1981年结的婚,起初“三大件”里缺了冰箱,婚后才添置上。“这里展示的婚床没我当时结婚的好,我那时候的嫁妆有10条被子。那时流行女方出被子,男方出家具和酒席。当时酒席是5块钱一桌,让厨师上门烧。我们的工资是月薪三四十元。5元一桌酒席很好了。”

1957年出生的周阿姨看到展示的老式冰箱时觉得分外亲切。1985年结婚的她,当时家里给添置了白雪牌冰箱等“三大件”:“我们那时的结婚照还是黑白的,没有彩照,如果想要彩照,需要懂画画的人涂上去。”

1974年出生的居委干部朱小姐是2000年喜结良缘的。“我们结婚时的物件和老一辈差不多,不过除了必要的家用电器外,还开始流行钻戒等首饰。”

手上戴着婚戒的姚先生是一名“85后”,于两三年前有了自己的家庭。在他看来,虽然现在的婚俗习惯和以前差别很大,但年轻人的婚姻礼仪和文化还是传承了古代传统。比如父母定日子,就是古代时候的请期,虽说语言不同,但意思差不多,可见传统文化还是有存在的意义。

普陀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国古代主要婚姻制度不断演变:从一夫一妻制的进步,到结婚礼节的延续,再到婚姻制度阶级性的渐趋模糊……每一点进步都标志着时代的进步。此次展览用生动的设计及简洁的语言,为公众回顾了婚姻礼制的变化。也因此,本次展览选取了关于婚姻记忆的多种物象,包括喜糖盒、结婚证、“三大件”等。参展的市民朋友,尤其是“老上海”夫妻们可以在场馆里感受那些专属上海的怀旧温度,唤醒关于婚姻的记忆。除了实物展外,展览还设置了“时光照相馆”互动体验区,市民可以体验经典的“红太阳”、俊俏的“军装照”、华美的“白婚纱”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