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套路!“双十一”剁手前,这些“诈骗雷区”千万别踩!
2019-11-1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钟雷/文 常鑫/图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剁手党”们为了“买买买”通宵达旦,而另一边,不法分子们也蠢蠢欲动,伺机寻找猎物。近期,警方梳理了几类高发的网络购物诈骗,以期帮助市民远离“雷区”。无论是“低价购”“冒充客服”还是“兼职刷单”,拒绝贪小便宜的心理是让自己远离被骗的最好办法。

 雷区一  付款莫走第三方软件 

在电商平台浏览购物时,面对陌生店家“热情”添加微信或者QQ好友的请求,你会怎么做?如果对方进一步要求通过第三方软件扫码转账的方式付款,你又是否会照做?借着“双十一”的东风,在电商平台大打价格战的同时,网上也出现了不少所谓的“低价购”广告,一些“卖家”会留下自己的社交软件账号,而一旦添加了这些微信、QQ账号,极有可能就是被骗的开始,保证金、手续费,各种“未买先交钱”的话术往往藏着猫腻。

今年11月,市民李先生在网上购买汽车配件,结识了一名卖家并添加了对方QQ,卖家称买东西需先付保证金,并未起疑的李先生先后多次向对方转账1100元,直至被对方拉黑才意识到被骗。

在交易过程中,谎称付款失败也是骗子常用的手段。去年12月,大学生聂某在宿舍中添加了一个名为“XX票务-妍欣”的社交账号,对方声称可以低价出售某热门话剧的门票,聂某随即通过扫码的方式向对方转账500元。此后对方以聂某备注留言格式不对为由,要求其重新付款,又被忽悠着付款两次后,聂某方才意识到可能被骗,遂报案。

相较前面几位在购买时中招的买家,市民王先生则是在退款时被“摆了一道”。不久前,其在网上寻找旅游产品时添加了一位卖家的微信,在付款后因觉得产品有问题,王先生提出退款。然而卖家称要“先识别账户后扫码退款”,并向王先生发来一个链接用于验证账户。不想,点击链接验证完账户后,王先生分三次被对方转走16000多元。

== 警方提醒 ==

支付失败要求外链付款,基本是诈骗

无论是购买虚拟商品还是实物商品,如果商品让利过头,很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释放的诱饵。在不少案例中,被害人往往是主动添加了犯罪嫌疑人的社交软件账号,通过扫码或点击链接的方式付款。

用户在网购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平台,并且使用平台官方网页或官方发布的App进行支付,切记谨慎点击所谓的支付链接,有疑问应当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咨询辨别真伪。

如果所谓的“卖家”在社交软件中提到“支付失败”或“未收到款”,要求卖家扫码或点击链接支付,则基本可以断定对方是在诈骗。

 雷区二  “客服”通知快递遗失须三思 

“您提出的快递遗失索赔已被受理,需要提高支付宝芝麻信用等级,再向您退款。”今年3月,市民朱女士接到自称快递客服人员的电话,要求其先后向多个贷款平台借款提升信用等级。不久前,朱女士确有快递遗失,且曾拨打快递公司客服热线投诉,以为投诉见效的她便听从对方的指引,借款3万余元后将钱转至对方账户。

“对方骗她说,之后会把钱还给她用于还款,转账是为了制造资金流水。”参与办理此案的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刑侦支队反侵财队队长陈未表示,实际上一旦被害人完成转账,犯罪嫌疑人便会玩失踪。

在此前普陀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案件中,市民周女士同样接到一则自称快递客服的电话,对方告知因为丢失了她的快递,需要对她进行赔偿。回想几天前确实在网上购买了商品,周女士便添加了对方支付宝好友。之后,对方发给周女士一个二维码,周女士扫码后输入了自己的两张银行卡卡号和密码。不一会儿,卡里的31430元余额却不翼而飞。

警方指出,在冒充快递客服的诈骗类案件中,作案手法主要分为三种。首先是在被害人购物后发现包裹受损,与电商平台或快递公司反映情况,之后犯罪嫌疑人冒充保险公司客服或快递公司客服,以指导网上理赔的名义实施诈骗。也有被害人在电商平台购物后,还未收到货物就接到犯罪嫌疑人冒充快递公司的客服电话,声称快递遗失可办理退款。但在退款过程中却称被害人支付宝信誉低或者芝麻积分低,需要先通过线上借款平台借款后才能执行退款。

陈未强调,在此类诈骗中,市民被骗的一大原因是犯罪嫌疑人掌握了物流信息。据他介绍,在朱女士报案后,警方循线深挖,共抓获32名犯罪嫌疑人,其中不乏非法买卖公民信息的“黑灰产”链条。正是由于这些“黑灰产”的存在,才能让诈骗分子的话术更加“精确制导”。

== 警方提醒 ==

通过社交软件退款多半是“坑”

快递、物流、银行等部门发现问题,均不会要求被害人离开平台通过具有转款功能的社交软件进行退赔款。绝大多数退赔款都是从被害人支付的账户中原路返回,无需通过社交软件操作,更不会要求被害人通过扫码、点击链接、提供银行卡卡号、密码等方式进行退赔款。市民遇到任何订单交易问题,应拨打商家预留的正规服务电话。此外,还要注意不要随意在网上泄露个人身份信息或者各类订单信息,勿点击陌生链接。

 雷区三  刷单返利恐“有去无回” 

“双十一”来袭,商家为了能在电商平台上提高“出镜率”,会致力于提高店铺销量、信誉度、好评度,因此催生了兼职刷单的市场。刚开始在约定时间内连本带利返还,待刷单金额越来越大,不法分子将以各种借口拒绝返款,甚至诱导网友继续刷单,一旦入坑,投入的本金大多有去无回。

去年年底,大学生黄某在邮箱内收到一封兼职刷单的招聘广告,对方称刷单需先垫付本金,黄某遂将某电商平台账号交给对方,待对方下单后再由自己登录付款。在首笔刷单5万元完成后,对方返还黄某4000元“工资”。尝到了甜头的黄某之后共刷单了43笔,合计支付87000元,但此时,“老板”却没有再返还工资,连本金也石沉大海。

除了利用正规电商平台刷单外,近年来刷单诈骗还衍生出一些“变种”。今年11月8日,市民陈某在网上找到一份刷单的兼职,添加了兼职提供者微信后,其在对方要求下,以购物刷单的名义通过某App先后向对方转账共计近6万元。据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探长范华介绍,在该案中,被害人实际上是被假网站灌了“迷魂汤”。

随着各大电商平台对刷单行为打击力度的加大,一些犯罪嫌疑人逐渐通过将被害人“引流”至假的App或者网页链接上,购买App内或网页上的商品。“比如先给被害人看淘宝上某个正规的店铺,再骗他们到页面以假乱真的盗版网页上去购买商品。”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无需在正规电商平台注册店铺也可以实施诈骗。

== 警方提醒 ==

刷单已被禁止,网上广告多系不法分子发布

今年年初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这意味着,刷单已被明令禁止。

警方提醒,目前各大电商平台都已禁止个人刷单行为,因此市民网上看到的刷单广告十有八九都是由不法分子发布。警方同时强调,此类诈骗案件中受骗的多为大学生和家庭主妇,犯罪嫌疑人晒出的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用户好评大多通过软件生成,前几个小订单中给出的蝇头小利也只是为了最后“割韭菜”,后期以“此单由多个任务组成”“做单时间过慢致系统错误”“完成大额才能返还”等理由要求兼职者加大投入,最终骗取钱财。警方建议,市民尽量不要接触此类兼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钟雷/文 常鑫/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