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医院,全世界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
2019-11-2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希腊、意大利、瑞士、英国、捷克、马其顿、爱沙尼亚……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这家医院全世界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

2019年中欧胸部疾病论坛即将在沪召开,记者今天从上海市胸科医院获悉,通过举办学术论坛、开办国际医生培训项目、合作国际课题等,胸科医院在心胸专科领域将互学互通、共进共赢的种子播撒到了“一带一路”沿线诸多国家,为中国心胸医疗的世界交融做出积极贡献。更具深远意义的是,这些“洋医生”成为了国际医学合作的纽带。

携手国际同道,医路前行

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发起之初,胸科医院就充分发挥自身专科特色,与捷克方签约启动了肺癌免疫治疗国际多中心研究项目。此后,医院持续深入合作,通过结成“姐妹医院”的方式,与捷克方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2018年,经过三年多国际化的交融互通,医院主办了“首届中国东欧胸部疾病国际论坛”,由科研项目萌起的开放之路,已经转化为涵盖胸外、呼吸、肿瘤、放疗、病理、护理等多学科并进的广泛交流。

其后,胸科医院“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一年多的时间里,医院又先后与意大利帕尔马大学、希腊雅典大都会医院、欧洲胸部肿瘤协作平台等签约合作。

“我们与国际同道的合作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囊括了临床交流、科研合作、教学培养各个方面。”胸科医院院长潘常青介绍说,互访交流不是短时的一天两天,尤其是合作方来访,都是一周以上,甚至更长一些。

培养“洋医生”,教学相长

“我没想到能在一家专科医院见到这么多来自各个国家的医生,他们从早上7点多开始,参加科室会议,到上台手术,到下午门诊,跟随教授导师,和中国的医生一起学习工作。” ELDJA MIMINI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一名阿尔巴尼亚留学生,今年9月,经过学校推荐,她前往胸科医院跟随进修的“洋医生”们度过了一天。

2015年,上海市胸科医院面向全世界心胸领域同道推出了“国际临床教育项目”。启动至今,胸科医院已经接收培训了来自英国、希腊、意大利、爱沙尼亚、马其顿、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名专科医生。

Emmanouil Georgiannakis医生现在是希腊雅典大都会医院的胸外科主任,几年前,他曾是胸科医院的一名国际进修医生。在通过一年多的系统学习之后,他回国,成功施行了希腊第一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如今,在大都会医院,胸腔镜手术已经常规开展。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这些“洋医生”成为了国际医学合作的纽带。“所谓教学相长,欧洲国家同行们在临床研究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洋医生让更多国际同行更加深入地了解熟悉我们,跨国的科研合作也越加深入。”胸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吴镜湘说。

如今,在上海,像胸科医院这样的医院也越来越多。在朋友圈不断扩大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我们不仅鼓励专家学者们走出国门,去世界舞台发出中国声音,更要将国内外行业中最顶尖的专家学者请过来,面对面交流。”潘常青院长告诉记者,只有更广泛地聆听最高水平的声音,医院的创新才能源源不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