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卖完了、村里微信改版了,这些变化多亏了“共青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今年的葡萄都卖完了,我带着家人去江西旅游了一趟。”
“发现村里的微信改版了,每周我都通过公众号看看村里的事。”
今年6月份,上海市、区两级组织部门共同选派了200名优秀干部前往全市200个薄弱村开展驻村工作。金山区漕泾镇金光村迎来了驻村指导员,来自共青团徐汇区委员会的张磊。驻村半年来,这名团干部为村里引入了“共青团+”资源。
今年的葡萄都卖完了
10月底,村民姚世林家的葡萄全部销售完毕,老姚一家开心地去江西旅游了一趟。可就在一个月前,老姚还在为水果销售的事烦心。100亩葡萄和无花果喜获丰收,可由于保存期短,再加上近年来市场上葡萄品种较多,竞争激烈,依然使用传统纸盒,无防震包装的姚家葡萄,无法进行长途运输,也不能进行互联网销售,今年销量相较往年下滑了1/3。
驻村后,张磊对老姚的大棚走访过多次。城市长大的张磊,这也是他走出校园后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农村。
为了解决农户丰产不丰“收”的难题,他牵线徐汇和金山两区共青团组织,两区共50名青联委员来到金光村老姚的大棚。在现场,张磊又是讲解员又是销售员,青联委员也为老姚的葡萄慷慨解囊,为农产品销售拓宽渠道。
随后,金光村葡萄还前往徐汇区机关食堂进行展销,当天供不应求,销售额达到了6000多元。10月19日,徐汇区梅陇三村和六村的50名党员也来到金光村,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两个居民区还根据金光村各类农作物上市的周期,安排了交流计划,定期组织党员直接从农户手中采购农产品。
老姚开心得不得了,今年终于不用为葡萄的销路烦恼了,“这个小伙子蛮能干的。”老姚对张磊很赞赏。
通过这次尝试,张磊也有了收获:“在村里工作,不能一味只提要求,而是做到有疏有堵,先为他们做点实事。”
村里的微信改版了
“自从发现我们金光村的微信公众号推出 ‘光影一周’后,每周村里大小事都能在公众号上看到,真不错。”金光村村民夏阿姨说,她还经常将帖子转发到家人群里,让家人都看看。
夏阿姨口中的“光影一周”是金光村微信公众号全新改版的成果。
原来,金光村有着优质的农产品、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以“孝老爱亲”为特色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很好的宣传内容。但是,村里少年轻人来做这些事,“我们缺少善于使用新型社交媒体的人才,也缺少活泼的呈现形式来吸引青年。”
这一次,张磊和村里相关人员一起努力,金光村与上海理工大学取得了联系。就在上个月,上海理工大学宣传干部培训基地和大学生新农村实践基地在金光村揭牌。
“沪江通讯社”新闻站也同时成立,高校师生会定期走进金光村,进行乡村采风和新媒体传播实验,支持金光村新媒体平台的运营。
“光影一周”就由上理工同学设计改版,为公众号增添了活力。
张磊觉得,通过融合党建,金光村是在不断查找自身的工作短板和劣势,同时寻找相关领域具有优势的单位,通过联络群团组织,与优势单位结成共建关系,发挥传帮带作用,让更专业的人做更专业的事,实现工作优势的互补,带动本村事业的发展。
驻村半年来,张磊一周内五天四晚都待在金光村,离金光村村委会一公里左右的水务站就是张磊在金光村的家。自然,张磊在家的时间就少了。3岁的女儿被确诊为罕见的腺病毒肺炎后,他也不能第一时间赶到女儿的身边。
但他很珍惜这次驻村经历,想发挥好团组织的桥梁作用,针对村里的发展需求,把更多专业的资源引入村里,让更多优秀的青年有机会参与到乡村基层治理中,“明年我有考虑想提升村里农产品的包装,也想邀请青年设计师走进金光村,为乡村改造出谋划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