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70年来的美术老课本罕见集体亮相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术老课本罕见集体亮相,给人惊艳之感。“春华秋实——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文献展”今天在中华艺术宫开幕。作为三届“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系列展”的压轴大展,引起广泛关注。而那些老课本也折射出中国美术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美术老课本是历史更是未来
从2017年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就策划了“全国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系列展”。共分三年举行,包括之前已经举办的“杏林撷英——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优秀学生作品邀请展”“师坛锦瑟——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师优秀作品邀请展”。此次“春华秋实——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文献展”,主要展出全国近50所高等美术院校的教案、课程、教学成果等美术教育文献500余件。
此次“春华秋实”展,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200本美术老课本的亮相。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注意到,最早的一本课本是1951年由辽西省人民政府文教厅编印的《美术临时教材》。辽西省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从这本教材可以看出,虽然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各方面物质基础都很匮乏,但是政府依然十分重视美术教育,将美育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地位。而另一本1953年由东北美专编印的《习写初阶》,则完全是油印本,连字体也都是手写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此次展出的200本美术老课本只是上海美术学院收藏的一部分。上海美术学院对于美术教育文献资料的收藏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而这些文献将成为未来可能建设的上海美术学院博物馆的重要基础。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冯远对记者表示,过去无论是展示美院学生作品的“杏林撷英”展,还是展示美院老师作品的“师坛锦瑟”展,展示的都是教学的成果,而此次“春华秋实”则是展示教学的过程,这是一个核心。而通过这些课本和教案,可以看到中国美术过去几十年的状况,也可以展望中国美术未来几十年的状况。
美术教育还是应该实践为主
今天“春华秋实”展开幕的同时还举行了汇集了全国各大美术院校负责人的主论坛,大家一起探讨的是“中国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说,川美一直有现实主义的传统,现在他们成立了重大题材研究中心,专门探索主旋律绘画的规律。同时他们还启动了青年艺术家留驻计划,让一些优秀青年艺术家可以在川美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和创作,让学生能够有机会与更多的名家进行交流。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也谈到了美院师资的问题。他说他一直认为美术教育是30%的理论和70%的实践,教学成功不成功,还是主要体现在作品上。“现在很多学校招聘老师,都必须是博士,但是很多美术实践很好的人其实未必有博士学位。”所以南京艺术学院现在招聘老师,要求的是理论博士和专业硕士,“只要画画教得好,只有硕士专业就可以了,因为硕士应该是美术实践的最高学位了。如果大家都只招博士,那么我们的人才培养就可能走偏。美术教育也应该尊重艺术教育的规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