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两天,全国341万人冲击考研!
2019-12-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 实习生 潘怡静/图

风雨中,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大幕,今天上午8点半起在全国多个城市同时拉开。教育部数据显示,今年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达到341万人,逐鹿考研“战场”的考生人数比去年再增51万人,增幅达17.59%。除了人数再创新高,从2017年起,这一增幅已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透露,上海本地的报考人数也有所增加,亦呈现与全国同步状态。

金融、法律专业更受青睐

中国教育在线新近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从考生构成看,往届生、女性比例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当前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比例达到57%。考生倾向选择专业学位硕士的主要原因在于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第二原因则是考试难度低于学术学位硕士,应试竞争压力小。调查显示,近八成的考生愿意从学硕调剂到专硕,考生对于专硕的接受程度较高。

在东华大学考点外候考MPA的一位考生已经是工作10年的职场老人,如今依然想重返校园。“学历是个敲门砖,有了学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是升职的一种资本,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

数字媒体专业的大四生小李,为了周末的这一战,也已足足准备了一年。“现在就业市场上,本科生的竞争力肯定不如研究生,一般的岗位薪资也是给研究生开出更好的价码,所以,总是要先提升好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此次的报告显示,从近年来研究生报名的热门专业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读研时更青睐金融、法律、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等社科类专业,而工科类专业报名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报录比差异明显。

未来考研大军仍将持续扩容

据了解,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启动后,“双一流”高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其中,推免作为研究生招生改革探索的一种方式获得了高校的普遍欢迎,并成为“双一流”高校重要的招生途径之一。然而,近七成统考生认为获得推免资格很不容易。

在选拔推免生时,报告显示,招生单位认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分别是专业知识储备和科研经历。同时,超过五成的招生单位认为,交流能力、本科院校层次、竞赛获奖情况这些也很重要。近四成的招生单位比较看重读研目标、本科成绩。与这些因素相比,本科专业、笔试面试成绩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从上海的一些研究型大学来看,毕业生也多被鼓励继续深造,升学读研的比例已超过50%。记者从复旦大学了解到,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国内外继续深造比例持续增长,2018年达到69.22%,相较2016年和2017年,分别提高3.49%和2.32%。上海交通大学也有相似的呈现,2018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达到了67.29%,其中国内升学率为40.97%。

业内指出,这些也符合《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指出,在具体学历分布上,上海将呈现“扩研究生、稳本科生、减专科生”的格局,届时三者比例分别为27%、59%、14%左右。也因此可以预计,今后一段时期,考研大军仍将持续扩容。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随着考研规模的增大,“未来的研究生就是今天的本科生”,这会成为很多人对待考研的态度,而显然,以这种态度对待考研,会令部分学生盲目选择考研。他建议,考研还是需要更理性地从自身实际考量。

“严进严出”正在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词

实际上,“进口关”不易,“出口关”也越来越严。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深入推进和贯彻落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继续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主线,高校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毕业方面的门槛,研究生毕业难度和延期率逐年提高,“严进严出”正在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词。

今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培养单位要珍惜用好办学自主权,“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责任。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

就在不久前,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官网贴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退学决定公示(第一批)”,共12名在籍研究生因“学习年限届满仍未达到毕业或结业要求”而被退学。此前,中国地质大学也一次性清退了52名研究生,其中包括42名博士生、10名硕士生。这些信号也都在提醒考研人,一旦考上,也来不得松懈和侥幸。

星光不负赶路人!你的梦想,终将闪亮而美好!送给今天的考研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 实习生 潘怡静/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