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创新现场教学,用脚步去丈量“中国之治”的广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机器人全自动烹饪虹桥老年助餐点”“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国学教室”“虹桥海外人才荟境外人员服务站”……这些虹桥街道古北社区市民们熟悉的站点,成为了近日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学员们一次生动的课堂。为这些大学党员教师们讲授微党课的,除了复旦的专家学者,更多的是与习总书记曾经面对面交流的社区干部。
像这样的沉浸式情景式互动式现场教学活动已经是继11月27日杨浦滨江之后,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大国之治·学习履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系列现场教学的第二次有益尝试。
据了解,调研中,学员们希望党委党校能创新教育培训的形式,除了传统的辅导报告、理论讲座之外,能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发生在师生们身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针对这些实际需求,复旦大学党委党校与“学习强国”上海平台及相关区街道合作,推出了如今的现场教学。
“我们引导专家学者和党员干部,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中国之治’的广度,用身心去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变为上海一项项现实的温度,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体验去学习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度,把大学老师们在专业教学中‘翻转课堂’‘交互问答’‘小组讨论’等先进方法运用到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提升我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的有效性针对性。”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兼校组织部副部长周晔介绍道。
从杨浦滨江到古北市民中心,通过一次次现场教学,学员们身临其境,通过亲历者的讲述,了解了杨浦滨江“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设计理念以及这背后建设者们奋战5年的故事,深切体会了习总书记所说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句话的分量,对“中国之治”是什么、“中国之治”为什么行、“中国之治”为什么好这些问题有了更加具象的理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