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实践“合作学习”?教育专家汇聚上海深度探讨
2019-12-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什么是“合作学习”?如何实践“合作学习”?12月23日,全国第十四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此次论坛聚焦核心素养时代的“合作学习”。

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在上海市江宁学校,老师设计了“留言本”作为师生对话的桥梁。每个小组共同使用一个“留言本”,学生可以写下“我想学”的内容,可以对不理解的内容问老师“为什么”,也可以对同伴及小组学习提出建议。由于不同班级同组号使用的是同一本“留言本”,还能从其他班级同学写的内容中得到启发。

校长吴庆琳介绍说,为了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除了有“留言本”作为师生对话的桥梁外,江宁学校还对教学的课时安排、人员组织、教学内容等要素进行了优化设计。比如,实施70分钟“长课时”,保证小组合作探究的深度与完整性;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立学习小组;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将知识点转化成小组合作研究的问题或者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问题或任务驱动来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而在学习方式上,转变以教师讲授和演示为主的单一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吴庆琳表示,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促使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走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普陀区初中历史教研员刘琼敏认为,虽然合作学习能达成多个维度的目标,但核心指向一个关键点——学生的主动思考。因此,开展合作学习,其实就是设计路径推动学生主动思考。

在刘琼敏看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最难把控的因素并非是客观困难,而是人,也就是教师的认识。“如果一位教师认为只要把分数提上去,学生会不会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是否有长远发展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他就不会用心去做合作学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