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变“课堂”,厨师变“导师”,沪上高校“食育”出新招
2019-12-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这个饺子堪称‘最美饺子王’,因为它手法轻巧、褶皱细腻、精致均匀。希望同学们今年都能回家帮爸爸妈妈包一顿饺子、做一桌饭菜、尽一点孝心!”华东师大食堂大厨刘玉红最近化身“评委”和“专家”,将厨温暖“嵌入”育人大课堂,热情地向学生们介绍“饺子”的由来、包法和寓意。这名大厨正是发明了“玉米炒葡萄”这道红了多年网红菜的大学校园大厨。

  食堂变“课堂”,厨师变“导师”  

据了解,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光华书院冬至包饺子活动的一个侧影。328名学生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甚至远离祖国,在严寒的师大校园里找到了暖意,更从平凡劳动者身上寻觅到了“劳动”的意趣。

记者获悉,其实,每逢中秋、冬至、春节等传统节庆,华东师大学生总会走进一个特殊的“课堂”——食堂,与熟悉的厨师、宿管、保洁人员一起动手、自制馅料、自行制作、共同享用各类美食。在浓郁、欢快的集体氛围中,他们甘之如饴,共同为“劳动”喝彩。

2019级西班牙语专业的陈青凡说:“我们‘00后’很难有机会自己动手做饭吃,在家时父母会为我们准备餐食,在学校大多也是吃食堂,有些甚至点外卖。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包五彩冬至饺子,即便不那么好看、精致,也是属于我的劳动‘产出’!”

食堂变“课堂”,厨师变“导师”,劳动变“乐趣”,这是华东师范大学育人的新尝试、新探索。得到了学生频繁“点赞”“刷屏”的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厨刘玉红说,从没想过会成为校园“网红”,也从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导师”,从没想到教学生劳动也是一门“学问”:“如果同学们能在简单劳动中体会到幸福,我们的工作就值了!”

  “济食育人”,冬至开启  

在刚刚过去的冬至节气,同济大学也举办了“济食育人之二十四节气周年活动暨百人冬至饺子宴”活动。通过官方公众号自主报名的150名中外学子,相聚在四平路校区西苑食堂面食部、嘉定校区春禾苑食堂面食部,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当天,面食部门口摆放了精致的中式面点,茄子、核桃、花生、杨桃、南瓜等造型各异的面点皆以面粉与天然食材制成。两排竹编篮子,个个盛满节气食物。玻璃窗上,张贴着二十四节气的特色窗花和梅花图案,格外秀丽、喜庆。

记者获悉,“济食育人”系列活动自去年冬至正式启动,一年来,已围绕二十四节气开展了一系列精彩活动,如清明雅集、制作中秋月饼、品元宵汤团等,并推出了各节气的时令菜单。

校方认为,对节气文化、饮食文化的用心,不仅是对同学们学习与生活的温暖支持,更是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传承,推动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懂制作之趣,享生活之美  

而在华东理工大学,今年还分别在徐汇和奉贤两校区打造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其中,坐落于徐汇校区第一食堂二层的是美食烹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2月中旬举行的“青春饭,好食光”上海大学生美食节,可谓是这个美食烹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首秀。

根据安排,基地今后还将精心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和互动项目,由专业老师带领同学们共同实践。在非授课的时段里,基地还将举办校外名厨厨艺交流展示、学生包水饺、做蛋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奉贤校区,学校建立了园林种植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相关劳动课程体系目前也正在积极制定之中。

“通过两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丰富课程和活动,有利于让师生‘学一技之长、懂制作之趣、享生活之美’,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的美德。”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涛这样介绍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