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时代发展,别做吃瓜群众,李强书记给这所大学师生们上的课太“接地气”
2019-12-3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上海发布/图 陈正宝/摄

市委书记李强12月30日下午来到上海大学,以弘扬和践行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这一主题,为上海大学师生代表上了“一堂课”,没想到,还“拖堂”了。但上大师生们都觉得:“拖得好!”

  “讲课”特别接地气,“我们年轻人爱听”  

“李强书记开始时是笑着说,会占用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没想到讲的特别投入,讲了足足有100分钟。”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辅导员崔一冰对此很有感触:“这也让我们挺感动的,看的出来书记的确是有很多话要和我们青年人讲。”   

而这堂“拖堂”的课并没让大家觉得枯燥,相反都听得津津有味,甚至意犹未尽。亲切、平易近人,是师生们普遍的感受。

上大材料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汪犁之前只在电视上见过李强书记,这次终于见到了本人。让他感到吃惊的是,“本来以为领导讲话都会文绉绉的,没想到李强书记讲话这么亲切。”

上大理学院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三的赵天堃也有同感:“讲话讲得特别亲切,用语也很朴实,还很幽默。举的例子都是我们身边发生过的,或是听说过的,不是遥遥不可及的,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距离很快就拉近了。” 

“特别接地气。”让他的同院系同学邱佳峰印象深刻的是,报告中李强书记讲了很多流行话题,对年轻人喜欢玩的游戏、各年龄段的爱好都很清楚,这让他很是意外。“比如他说青年人不要做时代变迁的看客,说不能做吃瓜群众,我们都笑了,他就是不断会用这样接地气的表述来表达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讲座结束后,有老师来问大家听懂了没。同学们都反映说非常容易理解,也很感同身受。“感觉李强书记会是个特别好的老师,能把一些宏观的大道理阐释得很贴近人心,这样的课是能吸引我们年轻人的。”赵天堃说。

因为书记的“拖堂”,赵天堃后面要上的“形势与政策”课迟到了一会,和老师讲明原因后,老师也很激动,让他当场分享一下书记讲话的精神。“因为思路很清楚,我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当场我就简要传达了一下书记讲述的三方面精神,包括上海城市品格的形成、如何更好传承弘扬上海城市品格、大学以及青年一代如何在传承践行上海城市品格上发挥更大作用,同学们听的都很认真,现场传达的效果也特别的好。”他说。

  城市品格吸引人,听完“课”更愿意留在上海了  

尽管语言“接地气”,但话语中蕴含的内涵却很丰富和深刻。这也是师生们普遍的感受。不少外地同学都感觉,听了李强书记的这堂课,对于上海这座城市更了解了,对于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也能更深入地体会到。

让上大外国语学院大四学生金滢洁尤为感触的是,自2016年初识上海到今天,三年多的时间,她亲历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微时代变迁,“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艺术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时代事件看似离她很远,却又身在其中,旁观与参与并行。“李书记的报告之所以发人深省,是因为他在珠玑话语中点醒了一名作为上海当代历史的亲历者,却没能好好认识上海的现实。”

赵天堃是陕西西安人,作为外地学生,对于上海的城市品格他虽然知道,但从未这么深入的了解过。“这次可以说是在李强书记的讲述中,从上海最早的历史发展一步步进行了深入了解,才能明白为何上海能形成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

和他们一样,汪犁之前也不甚了解上海的历史,对上海的第一印象是“魔都”,是个现代化大都市。“我们从没思考过,上海为什么会有今天这样的繁荣。”听了课才知道,上海也曾经被称之为“小苏州”,受苏州府管辖,后来被迫开放,但上海对于创新文化的包容态度、对于发展机遇的把握,才让她逐渐发展成现在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思考上海的历史就是回顾中国的历史,也才能把握到发展最重要的脉络。”

对上海城市品格的深入理解,让他们对这座城市也更为依恋。金滢洁说:“‘魔都’之魔力其实正是这些品格的存在,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性,也为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实现价值与梦想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她觉得李强书记关于“城市孕育大学”的论述给她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我们不是时代发展的过客和看客,我们要提升认知、凝聚共识,立足于当下又跳出于当下,不断向前迈进。”

这次讲课,让汪犁和赵天堃都更加坚定了想留在上海的决心。“因为上海够开放,有更多的机会,正如李强书记说的,在这里可以尝遍全球各地的菜式,透过一座城市看到整个世界。我喜欢这样的城市品格。”汪犁说。

赵天堃马上将升入大四,他想要继续考研,留在上海深造。“李强书记现场问我们,上海对青年学生有没有吸引力?我觉得这个回答毫无疑问,当然有啊。”他说,他希望自己能继续在这座城市学习工作下去,不做过客,成为城市建设的添砖者。

  “创新”实例打动人,对工作学习很有触动  

而对于上大管理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李雅洁来说,李强书记整场报告中的“创新”是最打动她的。

“李强书记讲了一些企业创新方面的案例,我本身也参加过一些上海的智库项目,书记在讲的时候就让我想起了之前去做项目的时候,深刻感受到创新在上海企业发展方面的推进作用。”她告诉记者,李强书记举了电竞行业的例子,而正好在去年李雅洁和团队曾经去走访过60多家上海的高新技术企业,就写过上海较为知名的企业网鱼网咖的案例,也采访过创始人。“这家企业如今在电竞方面已经做到全国领先,正在将网吧向电竞馆转型,这其中上海政府就给予了很多支持。”李雅洁说,她能从书记的讲话和自己实际的调查中看到,上海对创新产业和创新企业的支持和激励,“上海对新兴事物很包容,能给新兴事物一些成长空间,如果之后有发展和突破,其实这些新兴事物都会是上海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潜力。”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李强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上海大学要有“对标国际比肩先进的雄心壮志”。作为一名管理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这一高远的目标让她感到激动,“目标高远才能更好进步。”她说。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在科研上也同样需要体现。李雅洁告诉记者,她所在的科研团队本身是管理学科,目前也在往交叉学科发展,尝试把神经科学的工具方法应用到创业者、创业活动的检验和探讨上。

让上大外国语学院的青年辅导员崔一冰印象最深刻的关键词,同样也是创新。“李强书记说,我们对新生事物要有宽容的心,面对创新事物不能看不起,也不能看不见,如果做不到这两点,我们就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形势。”崔一冰告诉记者,在做学生辅导员的过程中,如果对学生的很多新生事物没有基本的想了解的心态,就很难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里。“比如学生喜欢玩游戏、玩电脑,看抖音,我们如果不去了解,很难和学生交上真正的朋友,也很难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做出有实际效果的举措去帮到他们。”

将李强书记的报告结合自己的工作,崔一冰深有感触。时代不一样,信息时代学生可能比老师接触的信息更广,如果老师还是故步自封的思维方式,根本跟不上时代变迁的步伐。“所以我们也讲求创新工作方式。”

比如强调学生日常谈心谈话。“以前以为日常谈心实际效果不明显,后来发现谈了总比不谈效果好,很多学生出问题,就是日常表现没有关注到。把量化工作做到位,就能了解到学生最近的思想的基本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预防突发事件的效果。”崔一冰说,而谈话要做实,怎么把心谈到位,就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从最近看的电视剧、玩的抖音入手,让他们信任你,才能真正走入他们内心,同时要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去加工、去思考,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创新考验。”

  寄语青年感到“重担”,上大学子更应承担  

被师生们谈到最多的还有“责任”二字,这堂课让在座的青年人感到了肩上的重任。

赵天堃说,听到李强书记最后对青年人的寄语,他特别激动。“他说,‘青年代表着未来,是上海的希望所在,青年人在哪里,活力、潜力和创造力就在哪里。’我当时一下子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

他告诉记者,李强书记还举了上海大学的例子,提到了上大老校长钱伟长在参加最后一次学生毕业典礼的时候,将上大校训“自强不息”后面又加上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都是对我们青年人提出的希望,习总书记也对青年提出过寄语,感觉我们青年是承载着未来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更加要有社会责任感。从自身来说,更要加强学业知识的学习,增强本领。”

“大学与城市的发展繁荣息息相关,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着城市。作为以上海这座城市命名的大学,上海大学在进一步弘扬践行上海城市品格的过程中更应当彰显出鲜明的上大特质,在世界大学行列中留下鲜明印记。”这是让上大经济学院的邱嘉豪感触最深的,他也在思考,作为一个在上海读书的外省市学生,这座城市为他们提供了优秀的学习环境和足够大的机遇平台,作为青年人,更应当珍惜青春年华、以爱国的情怀、高远的志向、创新的锐气投身伟大时代,争做上海城市品格的弘扬者、践行者。

上大社会学院大四学生张琪琛则觉得,“开放、创新、包容”的六字上海城市品格的阐释与剖析是报告的重点,看似是对城市发展中城市气质的总结与概括,实则是对上海大学未来发展的殷切期盼。“一个以城市命名的大学,就应当担负起这座城市的至高精神品格,作为上大的学子,亦当承担起这份责任。”

他记得李强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广大青年学子不能只成为知识的容器,更要学会创新”。“作为青年学子,在接纳知识时要更开放,同时也要练就熟练运用知识于现实的本领。国家、城市和学校在各个层次和领域都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是一片创新者的乐土。相信在诸多微小个体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城市乃至国家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上海发布/图 陈正宝/摄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