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相声“三十不学艺”?郭德纲唯一上海籍再传弟子,偏不服!
2020-01-0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相声界有“三十不学艺”之说,但对于31岁的张聿来说,这才是起点。才刚刚拜师的他,是郭德纲众徒孙中年纪最大的一位。这个对相声痴迷执拗的上海青年,始终觉得他可以在相声界有所作为,尤其是他在几个月前拿下“笑傲江湖”第四季总冠军之后。最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走进了张聿的世界。

 郭德纲对高鹤彩说“你就把他收了吧” 

2019年8月,第四季“笑傲江湖”的角逐正在焦灼阶段。进入决赛的喜剧演员们实力都很了得。这个时候,张聿和霍星辰拿出了他们的“杀手锏”,也就是致敬侯宝林大师的《戏剧与方言》。这个相声作品充分运用上海方言和模仿外国语表演,形式新、创意新、包袱新,整个作品行云流水酣畅淋漓。

当然,“杀手锏”一出,张聿他们便所向披靡,一举夺得“笑傲江湖”第四季的总冠军。当时,郭德纲就在台下当评委。而张聿虽还未入郭门,但郭德纲知道张聿是自己爱徒高鹤彩“笑乐汇相声会馆”的青年新锐,所以格外关注。张聿这对搭档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创造性,让郭德纲眼睛一亮,称之为“应该算是上海地区民营相声团体水平最高的演员”。在获得总冠军之后,郭德纲更是直接给高鹤彩提建议:“你就把他给收了吧。”

所以,几天前记者见到张聿,就是在高鹤彩的收徒仪式上。高鹤彩此次一共收了四名弟子,按照郭德纲的安排,他的弟子有“云、鹤、九、霄”四科,再传弟子就是“筱”字科,所以记者见到张聿时,他已经被师傅起了艺名张筱鑫。有了这个艺名,张聿也就等于正式踏入了郭门,向着一个职业相声演员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说相声的上海中学生 

张聿生于1988年,是个地道的上海人,但这个上海青年却从小就喜欢来自北方的相声。当他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就已经在上海小有名气了。

不过,在相声土壤相对单薄的上海,张聿注定是一个“另类”。从东华大学外贸专业毕业之后,他按照父亲的安排从事印刷行业,开设了一间自己的公司,但是这个时候,他偶然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则招生启事。

招生的正是高鹤彩。作为郭德纲“鹤”字科的得意门生,高鹤彩当时已在德云社工作10年,在上海朋友的召唤下,他决定到这座南方的国际大都市闯荡一番。对于高鹤彩的南下,郭德纲是支持的,他同意放人,但也对爱徒能否在文化大码头上海打出一片天下而有所担心,所以临别时他对高鹤彩说“干不好你还回来”。

在上海创办“笑乐汇相声会馆”的高鹤彩自然要招兵买马。张聿看到的就是高鹤彩的启事。又能学相声还不要钱,这一下子把张聿的相声情结给唤醒了。张聿才意识到,自己对于相声的热情从来就没有失去过,只是暂时被压抑住了。于是,2015年,张聿决定重登相声舞台。

 父亲不愿意看到儿子“走偏” 

虽然张聿最近才正式拜师,但他已经跟高鹤彩学了4年。无论是基本功,还是创造力都有了不小的提升。在高鹤彩和一帮青年弟子的努力下,“笑乐汇”也日益兴盛,演出从最初的一周一场,一场也不过二三十人,发展到现在一周演六场,而且场场爆满的盛况。

张聿是学外贸出身,外语好,又是地道的上海人,能够讲一口标准的沪语,所以高鹤彩就鼓励他创作一些有地域特色的段子,以此来吸引上海的青年观众。张聿给记者表演了一段这类段子:“外语说天气热叫‘Today is very hot’,特别冷叫‘Today is very cool”,那么不冷不热应该怎么说呢?上海人会说‘Today is very 温吞’。”

诸如此类将沪语、外语融入相声的段子,是张聿的绝活。他十分清楚自己学相声的优势在哪里,也因此有了一批自己的拥趸。但这个时候,他也越来越感觉到了来自外界的压力。

为了说相声,张聿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相声的排练和演出。有时为了演出,他会推掉很多生意上的事情,这让公司里的人都很不解,因为可能推掉的一个生意谈判就是几十万,而他在会馆里说相声,一个月也不过1万元。渐渐地,之前支持他的父亲开始变得不满起来。此时的张聿已经31岁,尚未成婚生子,就连女朋友也没有,成天说着相声。“父亲不愿意看我走偏,他希望我过一般青年人的生活。”

 35岁之前要最后一搏 

身边人的种种疑虑,也让张聿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有一句行话叫“三十不学艺”,意思就是人过了三十岁再学艺,不仅可能学不好,要学好也要花更多的精力,而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够成名。虽然张聿在上海相声界已经小有名气,也有了一批粉丝,但自己毕竟已经年过30岁,做到什么时候才叫真正的功成名就?才能让身边的人们真正理解和认可呢?

张聿坦言,如果仅仅论出镜率或者票房,还是很难衡量的。但他觉得如果能做到像“云”字科那些相声前辈的成就,他就会很满足了。但是显然,他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张聿说,那些专业的青年相声演员,他们的最大优势就是年轻,如果尝试5年失败了,他还可以再尝试5年,但对他这个过了而立之年的人来说,显然有一点失败不起。而且那些专业演员有很多作品的积累,而他这个“半路出家”的,写一个作品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张聿说,他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4年,为了达到自己的艺术的理想,在35岁之前他会作最后的拼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