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学校实践,回到课堂讨论!思政课要为初中生真实解惑!
2020-01-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初中生们和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叔叔一起上街为民服务,收摊时却有市民因为排了队没轮到服务而对他们谩骂。明明是做好事,为什么还会被骂?“涉世不深”的学生们一时间惊愕、害怕、迷茫、无助…… 

面对这一始料未及的情况,作为思政老师,如何化“负”为“正”为学生指点迷津?上海市娄山中学教师倪丽尧的做法是:不回避、不遮掩!找准学生的真实困惑,开展讨论,为他们“解惑”! 

 ◆ 初中生的迷茫 ◆ 

做好事为何会遭遇谩骂

《怎样“花”钱》是六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生活简朴 行为文明》的“实践与探究”内容,学生们要围绕“用10元零花钱办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一主题,设计实施可行的、有创意的实践探究活动。 

娄山中学的几个学生组成小组,设计了到南京路上好八连连队参观、用10元钱(每人)买礼品与好八连叔叔一起看望孤老、与好八连叔叔一起到南京路上为民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为民服务当天,孩子们起了个大早,兴致勃勃来到南京路与好八连的叔叔一起为市民修鞋、理发。 

上午9点,南京路上的商家准备开门了,为民服务也要收摊。但此时,一位排了队没轮到服务的市民却开始谩骂,任凭战士们怎么解释都不听,甚至和到场调节的居委会书记吵了起来。最后,在谩骂声中,孩子们和好八连的叔叔默默整理好工具,离开了现场。 

这一始料未及的过程中,带队教师倪丽尧看到,学生们脸上的表情有惊愕、有害怕、有迷茫、有无助。好八连为民做好事却遭谩骂,这一“尴尬”事件会在孩子们心中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该如何化解学生心中的负面情绪、给他们指点迷津?怎么使这节实践与探究课成为正能量的传递课?倪丽尧在心里飞快地思索起来! 

 ◆ 学生们的释怀 ◆ 

直面问题展开讨论得出感悟 

“社会是复杂多样的,初中生社会阅历较浅,较难接受书本与现实的差异,面对社会上的‘不美好’,他们或许会对书本知识产生怀疑,觉得不可信。”倪丽尧认为,实践与探究课让学生接触社会,就是要缩小书本与现实的差距,不仅让学生直接感受正面的力量,也让学生亲身遭遇尴尬或碰碰“钉子”,而这次的“收摊风波”是传统课堂教学中很难碰到的,正是一次对学生进行现实教育的好机会。 

倪丽尧迅速厘清了思路,学生们和好八连叔叔回到云中居委会后,她“就地取材”,邀请居委会书记为孩子们讲好八连和好八连为民服务的故事,居委会书记娓娓道来的一个个动人故事让孩子们深受感动。而在讲故事的同时,居委会书记也告诉孩子们,市民的素质是有差异的,不能因为有些市民的谩骂就否定好八连,好八连还是好八连。 

回校后,倪丽尧鼓励学生们写下真实的感受与体验。而从学生们的感悟中,她看到,孩子们对这一事件有想法,而且还有些片面。 

这样的情况下,全班交流时要不要讲到收摊风波?面对这个“棘手”问题,倪丽尧在教研组进行了专题研讨。会上,老师们各执一词,有的认为,这种负面事件最好不要再提,以淡化学生的不愉快情绪;有的则表示,事情已经发生,若忽略不理,对学生成长容易有负面影响。一番激烈碰撞后,老师们统一了意见:鼓励学生讲此事,老师再视情况给予疏导和点拨,帮助他们“一分为二”看问题,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 

果然,总结交流时,孩子们既激动又委屈地讲起了“收摊风波”。倪丽尧先让大家说说“你们认为好八连不再是好八连了吗?”然后再一起讨论“你怎么看好八连做了好事还被责骂?”“被人误解或责难之后,我们还做好事吗?”由于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学生们畅所欲言、讨论热烈。在争论中,孩子们逐渐有了这样的认识:“好八连不愧是好八连,为民做好事,即使遇到这样的谩骂仍耐心解释,说明他们的素质真的很高”“谩骂好八连的市民素质低下”“如果被人误解,我们仍应做好事,因为这是善举”。 

这让倪丽尧激动不已,她在课堂最后对学生说:“社会是复杂多样的,有的同学把社会上的人和事想象得特别美好,结果碰壁以后就想不明白;有的同学却把社会看得特别险恶,处处激流险滩,所以他们不愿意相信别人,甚至把自己封闭。这两种看待社会的观点都有所偏颇,我们应明辨是非,一分为二地看待纷繁复杂的社会,并坚持去做对的事情,用我们自身的言行去改变身边的人。” 

 ◆ 孩子们的成长 ◆ 

用一堂课化解学生心中的委屈和迷茫 

初中思政课要为学生解决真实问题! 

作为长宁区优秀学科带头人、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专家库成员、上海市思想政治德育实训基地第四期学员,倪丽尧已经扎根初中思政课一线近20年。在她看来,初中的思政课应该是学生们觉得可信、可爱的课堂,这个课堂对自己的成长有切实的帮助。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得让思政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何让学生觉得这个课是可信的?课程必须是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要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老师要找准他们真实的困惑,展开讨论,让他们在问题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这个课程是有帮助、有意义、有价值的。”倪丽尧说。 

2012年起,娄山中学就设立了思政学科社会实践开发和实施的课题,至今已系统实施了多年的社会实践。如今,在娄山中学,社会实践活动“琳琅满目”:学习“基本经济制度”时,学生们会走进东航、携程、鑫达公司、街边小店,了解国企、民企、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特点;学习“服务社会”时,学生们会到图书馆、少年宫、居委会做各种志愿者,明确服务社会的意义。 

倪丽尧说,这些实践活动都是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基于课堂的。在课外她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使实践活动为学生奠定学习基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内她梳理学生问题有机结合教材,通过问题设计的优化,聚焦核心问题释疑解惑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更好的去践行。倪丽尧注重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构建校内外融合的立体化育人课堂。这样的学习经历有利于学生获知识、长智慧、润情感、立价值。 

倪丽尧说,她的思政课会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以学生为主体,把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放在重要位置,以他们喜欢的形式来开展教学,通过构建真实复杂情境、组织学生完成多层级、探究性、思辨性学科任务,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觉得可信可爱的课堂,也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