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夜经济”?姚海嵩代表:发展民宿、结合历史|青听两会
2020-01-1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视频

要吸引年轻人,“夜经济”需要更时尚,更有上海特色。“夜经济”的发展受到代表关注,今天,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天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姚海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夜经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表示,夜间经济从经济上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创造就业、发展经济,从文化上也能体现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据商务部一份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晚上18到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50%。

“我们认为,一座城市的夜间经济质量,是考察其国际化程度、文化积淀和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和要素。在发展和建设夜经济时,要注重上海的历史传承、多元文化和包容精神,更需要注重发挥民间活力。”姚海嵩说,在“夜经济”的建设当中让青年人参与进来,让“夜经济”吸引更多青年人,首先要让上海的“夜经济“更有上海味道,更新潮、更有国际范儿。

“要符合年轻人的消费特点,同时又能结合我们的历史文化,有上海特色。”他表示,此次两会,姚海嵩和其他代表也将共同就此提出建议,比如,将“夜经济”和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建筑相结合。

怎么结合,需要进行顶层设计。他告诉记者,修改后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第八条提出:“市、区人民政府鼓励通过设施完善、功能调整、环境优化等方式,在符合保护要求和尊重居民生活形态的基础上,发挥保护对象在社区服务、文化展示、参观游览、经营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促进活化利用。”

“设身处地去想,我如果是一个外地消费者,我可能会想体验上海的特色文化,可以在晚上去参观历史文化建筑,也可以去体验老建筑里的文化活动。”姚海嵩表示,“上海的夜间经济理应更有文化的厚度,只有夜经济的各个领域都贯穿上海历史传承、多元文化和包容精神之魂,才能打响‘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品牌。”他认为,夜经济可以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历史和文化优势相融合来进行设计,培育文化地标。

“年轻人还喜欢住民宿,住一晚民宿来体验上海不同的文化,住一晚,不是正好能体验‘夜经济’吗?”他说,“民宿”这一新兴业态也正蓬勃发展,上海正形成有文化和生活特色的民宿市场,民宿也能体现“民俗”,旅游景点和文化地标周边往往是民宿集中区域,而发展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吸引和引入消费人流,特别是旅游人流的导入,夜经济需要“熙熙攘攘”。

为此,姚海嵩代表也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建立民宿标准化体系和相关政策,以包容审慎态度和原则,尊重市场活力和市场主体的创造力,以引导消费人流为目标引导和规范民宿市场,吸引国内外游客向夜生活集聚区聚集,促进上海夜经济的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