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高校年味浓
2020-01-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年味是一种味道,年味也是一份情怀。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对沪上高校来说,如何打造一份专“鼠”于高校的年味,高校用心了。今天,我们来看看大学校园年味里的那抹“文化味”。

  ‖  复旦大学  ‖  

为了迎接鼠年,复旦大学一年一度的“迎新年春联笔会”活动在学校文科图书馆举行。复旦大学书画与篆刻研究会的书画家、复旦大学书画协会的学生代表和校友代表参加笔会。

笔会现场气氛热烈,书法家们挥墨走笔,与师生们互动,写春联,送祝福,共同表达对2020年的美好祝愿。今年还新增了抽奖环节,进一步活跃了笔会的欢快气氛。

记者获悉,迎新年春联笔会是复旦大学图书馆重要的文化活动,已连续举办四年,成为图书馆迎新年和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一个品牌。

  ‖  同济大学  ‖  

同济大学举行的“迎春接福”闻学堂春联雅集活动现场一片喜庆热闹。校内书法爱好者,点墨轩书法社团等师生齐聚一堂,用毛笔题写春联、福字,在书法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  华东师范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人人书写春联”活动洋溢着浓浓的新春喜气。活动邀请了众多校内外的楹联名家、书法名家到场。在笔墨之外,现场还设置了捐献箱,方便师生们在写下新春祝福的同时,为华东师大定点扶贫的云南寻甸孩子们捐献一份爱心。募集到的3608元,用来购买中小学用书后,将送往寻甸县。

华师大图书馆馆长胡晓明教授把春联比作春天的眼睛,成双成对,明媚动人,像是大地张开了明亮的眼睛。他说,春联成双成对的这种关联,像是天地间好东西与好东西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天地万物的精气神,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召唤美的精灵,洋溢着浓浓的喜气。同时,春联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温度,是人心、人性、人情的集中温暖的表达。它又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是书法的舞蹈,文学的音乐,民俗的展演,又是时代与政治的窗口。

华师大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文钰认为,在全球化的时代,春联是中国民俗艺术的载体,哪里有春联,哪里就有中华文化。在如今电子化的时代,写春联可以让人们暂时放下手中的电子设备,思考我们的过去和未来。

同时,在学校逸夫楼,“鼠年画鼠,鼠不尽的幸福”活动也为持续到2月底的“国画小品展”拉开了序幕。“鼠年国画创作对谈会”“鼠年画鼠”等精彩纷呈的鼠趣活动不仅引起大学生的关注,也引来不少亲子家庭的跃跃欲试。

策展人之一的张海岚告诉记者,鼠是国画创作当中常见的题材,自古便有不少关于“鼠趣”“金鼠贺岁”“偷灯油”等诙谐有趣的作品。国画大师齐白石一生也画了许多幅关于老鼠的作品,以至于被称为“鼠画家”。此次展览集合了4位国画学者以“鼠”为主题进行国画小品创作,创作的20余幅不同主题的鼠年国画将在24小时阅读空间展出一个月。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慰问春节留校学生年夜饭暨师生迎新春联欢会上,书香气息也是扑面而来。现场抽取了20名幸运同学,由校领导们为他们送上《上海财经大学2020年度通识经典阅读推荐书目》中的经典书籍,让同学们在寒假里以书为伴。

学生们还被共同受邀参与学校“SUFE阅读2020”之寒假读书计划,在阅读中享受“悦读权益”,在悦读里助力公益梦想。原来,今年1月,上海财经大学发布了2020年经典阅读书目,遴选推荐100本好书,从人文哲社到科学研究,从历史美学到经管社科,100本经典书目经过广泛推荐、多轮研讨后最终确定发布,希望学生们品读经典好书,涵养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享受“悦读权益”,在悦读里助力公益梦想,让100本好书陪伴自己,也在未来的上财时光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最近举办的第二届“笔墨凝书香,春联赠光荣之家”书法展也受到师生们广泛好评,既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红色基因,丰富校园文化,又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这次年味十足的活动共征集到58幅以“双拥”为主题的作品,展出结束后,所有春联书法作品将赠送给现役和退役大学生军属。

另外,上外的迎春会也是以书写春联与包饺子拉开序幕,校领导与师生们即兴挥毫,春联透着墨香,洋溢着吉祥。一笔一画,诗言志,墨吐情,恭贺新年,笔墨迎春。

  ‖  东华大学  ‖  

“写春联、贴春联”是中华民族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活动,承载着万象更新、阖家安康的美好期待。东华大学师生挥舞翰墨,将真挚的祝愿寓于笔端。在人群中有这样几位特殊的观众,他们是东华的留学生,新年即将来临,同学们教他们写“福”字,送春联,用中国的新年祝福温暖异乡的学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