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滨江:都市绿肺、旖旎步道,自然是引力场|春游滨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
上港球迷的大本营、邮轮文化的集中地……虽然虹口滨江岸线不算长,但依然非常有独特的味道。东起秦皇岛路,西至外白渡桥,全长约2.5公里的虹口北外滩滨江,拥有7.4公里的各类步道和4公里骑行道,有水边的“城市森林”,也有标志性的邮轮、码头、体育场、书店等各类文化场所,不怕找不到喜欢的去处。
◆ 开放空间 ◆
在黄浦江岸线贯通改造前,“景致无敌”的置阳段游艇码头和海鸥饭店观景餐厅原来是封闭的。岸线贯通后,两处均开放成为亲水平台。类似的开放空间星星点点密布在虹口滨江岸线上,总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
码头是虹口滨江的一大特色,星外滩游艇码头上停靠着各式各样的游艇船只,配以“摩登”的大楼建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张时尚的“明信片”。对游艇有兴趣的市民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一下游艇进出。在星外滩港池,共有28个停泊泊位,已经建成的西港池12000平方米,在建的东港池8900平方米,港池水深2.5米。通过两道节制闸门,可以完成游艇从黄浦江到港池的进出,港池设内闸门钢制启闭桥,启闭桥可作为汛期防汛通道来使用。
而作为滨江贯通虹口段2.5公里岸线的起始,海鸥饭店观景平台承载着连接老外滩与北外滩断点的重要使命。和外滩滨江平台的设计风格一致,这里也运用了深灰、浅灰两色花岗石板铺设路面,并沿用老外滩同款路灯和扶手围栏,力求风格统一,达到简约通透的效果。点缀的移动花箱将绿化装饰与游客休憩功能合二为一,观景之余,平台本身也是一出美丽的景致。
位于高阳路的人行连廊也是一个观景的好地方。连廊长56米,宽6.4米,距离地面高约5米,主要由三块主体钢结构拼接而成。人行连廊桥底下每一块装饰板都有双曲面,让整座建筑充满立体感与设计感,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站在连廊上向黄浦江方向观望,伴着阵阵凉爽的江风,整个陆家嘴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 绿肺漫步 ◆
在北外滩滨江,虽然岸线不长,却有一个总面积达到13.6万平方米的“都市绿肺”。一路漫行,你可以看到由林下灌木构成的幽静空间、千姿百态的植物视线廊道、缤纷悦目的彩色花带;走累了的时候,散落其中的休息凳方便你随时歇脚。天好的时候,这里的草坪也可以敞开怀抱让你滚一滚。
在北外滩的滨江绿地里,一条红白灰相间的健身步道掩映在葱茏的树影之间。从清晨到夜晚,这条被誉为“滨江最美步道”的路上都有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前来锻炼身体,或是晨练快走的老人,或是午后散步的白领,到了晚上,蔚为壮观的夜跑大军更是这里的一道跃动的风景线。
周边丰盈的草木植被所形成的天然氧吧,为跑者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戴上耳机,在外滩与陆家嘴的迷人夜景包围之中活力开跑,运动的枯燥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尽情挥洒能量的酣畅淋漓。
在约2万平方米的置阳段绿地面中,有一条长度约为500米的步道,两边绿植大面积覆盖,只为打造一个“阳光大草坪+疏林绿地”式的天然氧吧。长度240米的6条条石坐凳也是置阳段的另一大亮点,石凳安置在枝繁叶茂的林木下,坐在这里欣赏江景,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不怕,而脚下是松软的草坪,就像一片纯天然的地毯。
◆ 夜色迷人 ◆
北外滩绿地靠近旅顺路一侧,有一座长约200米的“彩虹桥”。白日里,游客可以走到桥上最高处,眺望远处的外滩景致。傍晚华灯初上,步道便变换着赤橙黄绿等七种颜色,远远望去,犹如一条色彩斑斓的彩带。此时走在桥上,仿佛踏着七彩祥云走来,有一种别样的浪漫。
彩虹桥下,有一座名为“相对”的雕塑,是为了纪念爱因斯坦1922年11月在汇山码头抵沪访问演讲。雕像中,手拎行李的爱因斯坦慈祥地注视着手持书本的稚童,两人相互对望,象征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广场上,时有街头艺人表演,行人则静坐在彩虹桥的台阶上,一边吹拂着微风,一边欣赏着表演。夜幕降临,彩虹桥上灯光旖旎、色彩斑斓、登桥远眺,远处陆家嘴挺拔的标志性高楼尽收眼底,微风阵阵中,尽享舒爽惬意。
“音乐之门”是北外滩的标志性建筑。远远望去,门洞中悬挂着三个巨大的球体,其颜色和形状都各有特色且极具艺术感。广场上随处可见的音符让人仿佛置身于音乐的国度。夜幕降临,三个巨大的球体被点亮,给人以一种神秘的未来感。
◆ 邮轮文化 ◆
在北外滩滨江,邮轮文化随处可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滴水”邮轮码头。
阳光照耀下,流光溢彩的玻璃幕墙映衬出黄浦江的美景,从高空中俯瞰,新颖独特的造型更是有如一颗晶莹的水珠,所以被称为“一滴水”。这就是位于虹口滨江北外滩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如今,“一滴水”也成为了上海北外滩最鲜明的地标建筑。
“一滴水”东起高阳路,西至虹口港,北沿东大名路,南到黄浦江,位于虹口最老的码头之上。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由13个单体建筑组成。室内空间共三层,总面积4000平方米,层高3.5米至5米。
室外场地由国际邮轮码头和上港花园两部分组成,成为了许多活动举办场地的首选。在这里,可以漫步于虹口滨江休闲步道,任江风拂面;也可以到一滴水邮轮码头的咖啡吧里小憩一下,享受一个慢悠悠的午后;或是到“一滴水”里边,感受一下邮轮文化旅游的魅力。
◆ 体育文化 ◆
位于东大名路上的上港邮轮城,有个醒目的标志——“鱼嘴”,在这里,不光能够体验一站式吃喝玩乐购的邮轮旅游,同样极具活力的运动节奏,是虹口滨江慢生活里一道蓬勃跃动的乐活风景。
不消说,这份运动气息首先自然是来源于年轻的上海上港足球俱乐部。随着上港邮轮城的落成,这里也成为上港球迷们的一处重要据点。上港队的官方授权店铺就设在这里,在被设计成更衣室模样的店铺里,你能找到队服、队帽、队旗、印着上港logo的手机壳等球迷周边。
逛累买够了,还能到永久自行车咖啡店去消遣一番。开放式的店铺,古老品牌和时尚新风的结合,形形色色的自行车元素是这里的装饰主角,柠黄、莹绿、玫红、天蓝……明快轻盈的色调将工业风的简约空间瞬间点亮,证明了经典国货也能时髦。喜爱骑行的朋友更是可以沿着2.5公里的虹口滨江一路骑行至此,坐下来点上一杯咖啡、一块蛋糕犒劳一下自己。
而在北外滩滨江,各式各样的体育互动项目也非常多。在智能快乐运动场里,10米乘10米的高科技互动足球场通过十种不同的玩法模式,训练多项足球技能;数跑彩虹的9种趣味玩法,为全年龄段的人们创造出乐趣满满的集体游戏;而全球第一台将娱乐与教育相平衡的寓教型游乐设备MEMO游戏迷阵,则是脑力运动与体力运动相结合的完美典范,让人感受到不同一般的现代体育玩法。
◆ 书店文化 ◆
不喜动,喜欢安静?没关系,在北外滩同样有好去处。位于北外滩的建投书局当然是首选。
建投书局与黄浦江景隔窗相望,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精致典雅的装修风格让这座被众多书友亲切地称为“霍格沃茨魔法书院”般的书店,一跃成为了上海又一新的文化地标。在这里,有精心开辟和设计的文化主厅、主题阅览室以及咖啡厅。在这一方充满知识的天地里,既可以安安静静地陷在沙发中读一本书,阅读间隙遥望黄浦江对岸的美丽风光;也可以和同好一起交流读书的乐趣,伴着书香、花香和咖啡香,度过一段休闲惬意的好时光。
虹口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文化名人的聚集地。这里拥有着丰富的海派文化资源,包括得天独厚的文化名人资源、历史悠久的犹太文化资源以及保存完整的石库门资源。这里还是典型的移民城区和国际化城区。
在欣赏浦江两岸风景之余,虹口北外滩滨江也能让你了解浦江沿岸的百年历史。比如这里的“老上海码头文化博物馆”,就是一座码头文化露天博物馆,展示了从1843年上海开埠为起点,到上海近代工业创办,再到先进的社会文明开启的城市发展历史。在国际邮轮码头与人行道之间,长约600米的上海码头历史文化长廊的玻璃墙上包含了“码头衍变”“西学东渐”“名人踪迹”三个部分的内容,追溯了老上海码头文化发展史迹。
◆ 建筑文化 ◆
在虹口滨江附近的北苏州路上,拥有众多地标性建筑,河滨大楼、上海邮政大楼、上海大厦、外白渡桥,每一处都堪称经典,沿着黄浦江岸边逛完,也可以往苏州河这里“弯一弯”,感受一下老建筑的文化魅力。
作为黄浦和虹口的交界,外白渡桥当然必须看一看。外白渡桥也叫外婆桥,1843年上海开埠,1856年外商建木桥私营收费,1872年后不再收费,可以“白”渡过去,从此就被叫作外白渡桥,1907年改建成钢桥,1908年1月20日落成通车,是我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构桥,也是上海最有名的景观桥之一。
有着景观平台的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因靠近大名路(原名百老汇路)而得名,建成于1934年,坐落于苏州河与黄浦江交界之处。从建成一直到现在都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站在上海大厦18楼的观光平台可以一览浦江两岸和苏州河的风光。
往苏州河一端走,可以来到河滨大楼,这幢大楼于1935年竣工,是当年上海单体最大的公寓住宅楼,被称为亚洲第一公寓。公寓呈S形平面分布,是上海首富沙逊的产业。河滨大楼也是1937年—1940年数万犹太人逃避战乱来到上海的接待站,有“犹太人的诺亚方舟”之称。因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被评为上海历史保护建筑,内部结构还保留着当年的原型。这里还是不少影视作品的取景地,比如《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何以笙箫默》《蜗居》等等。
附近的上海邮政大楼也很值得一看,这是一幢欧洲折中主义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924年,造价为320万银元,被称为“远东第一厅”。由当时沪上著名的英商思九生洋行负责设计,本埠知名的余洪记营造厂负责营建。大楼为古罗马建筑风格,有19根高数十米贯穿上下三层的科林斯柱子,体现邮政的公正和庄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