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 | 上班第一天,为爱防护,为爱尽责!
2020-02-03 青年

□尚青平

今天是2月3日大年初十,对于政府机关和一些单位而言,今天是第一个上班日。不少人走出家门,走上街道,走进办公楼宇,蒙面口罩掩住万千心绪,每一步、每一处,一切都和往年不一样……

我们的城市,在过去十几天,以一座“空城”,回敬幕后所有沉甸甸的暖流暗涌。这是面对疫情井然有序、全城决战的上海模式。前有驰援一线的“白衣战士”,后有自律识大体的“口罩大军”。那些临危处置、那些周密筹谋、那些勠力奉献、那些泪目援手,我们足不出户,却于细微处感受到呵护与关切。

面对病毒,避险是人的本能,但在这个春节,上海的青年医护者们自请长缨,奔赴前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一封请愿书,感动一座城;一块倡议通告板,3小时汇集400多个签名。万家团聚夜,疫区锁城门,却有344名上海医疗队的勇士,“逆行”增援。面对生死安危的角力,他们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毅,挡在疫前,不问归期。一篇篇回传的战“疫”日记,泪中带笑,有坚韧决心,也有战地柔情。

防控一线,平均年龄35岁的青年团队扛起全上海的疑似病例样本检测,实验室24小时不熄灯;重症病房,“90后”护士一个顶俩,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在零下开窗的病房咬着牙关从天黑忙到天亮,五指冻到通红发麻。这群长辈眼中的孩子,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时间赛跑,穿上防护服十多分钟就“湿身”、八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经受体力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抗疫持久战,广大上海市民更加自律“盾后”。早在疫情公布之初,上海买家迅速成为网购口罩冠军,被调侃“怕死”的上海人,又让人夸赞一声“自律”。婉拒聚会、花式出招为长辈科普,“宅”心仁厚实行“在家躺着也是为国贡献”。在管好自己的同时,每一天都有“浪漫”的故事发生:“面包夫妇”自掏腰包通宵烘焙,给医护送去“应援面包”;可爱市民热情“投喂”,从网红汉堡到爱心咖啡,让疲惫的“白衣天使”暖到了心底;往民警手中塞进2盒100只口罩掉头就走的小伙子,“逃跑”的样子真帅;在社区里,还有“全副武装”为独居老人送餐的神秘人物、手写祝福给居家隔离者的“亲爱的邻居,你并不孤单”……这些,都定格成了战“疫”中的动情时刻。

“非常时期”,两千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防疫压力异常严峻。但上海市民有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这种勇气,源自于一种信任,对彼此在大是大非面前恪守规矩的信任,对这座城市日益提升的社会治理能力的信任。

当前,随着工作日开启,节后返程高峰逐步到来,人流迁移与生产活动的社会联结,必然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做好春运返程大客流的疫情防控,不容人们丝毫喘息,防控工作要更扎实,市民防护不能放松,切记戴好口罩,勤洗双手,保持通风,减少集聚。与此同时,从上班第一天开始,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各个领域,将一步步恢复常态化运行,每天24小时周而复始,2000多万市民衣食住行,需要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在切实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认真工作,尽职尽责。不懈怠、不推诿、不抱怨、不逃避,用自己平凡岗位上的工作来维系着这座城市特有的“绣花针”般的精细管理,尽管大部分的工作岗位可能并非防控一线,可每一个岗位的健康值守,才能形成这座城市最持久的“免疫力”。

从甲肝到非典,从禽流感到新甲流,上海历经挑战,愈发坚韧。这有赖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日益完善,有赖于这般守规矩、强应变、务实效的工作作风,有赖于识大体、懂约束、负责任的广大市民,所谓“城市精神”“城市品格”或许每个人心中有不同诠释,但在这样的时刻,它就是“硬核”,撑起了人人称道的“结界”。

战“疫”尚未成功,我们仍需坚挺!上班第一天开始,我们更要为爱防护,为爱工作,为爱尽责!

作者:尚青平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