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青年机关干部支援社区,她说自己是孩子眼中消灭病毒的“超人”
2020-02-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唐莹是杨浦区民政局的一名85后青年机关干部,也是一名“居二代”, 有一位已经做了12年居委会主任的妈妈。有着11年民政工作经验的她跟社区打过很多交道。没想到,此次,为了防控疫情,她也下沉到长海路街道浣纱三村居民区,成为社区的一名“小白菜”,成为老妈的同行。

自从支援社区后,她和家里5岁的儿子也基本“隔离”。儿子经常问外婆:“外面有那么多病毒炸弹,妈妈出去干什么?”外婆告诉他:“妈妈是去帮助我们消灭这些病毒炸弹了。”“所以在儿子眼里,我是消灭病毒的‘超人’。”谈及这个“笑话”,唐莹再次哽咽了。

今天是唐莹到社区的第五天,她已经悄悄抹了三次眼泪,有感动,有心疼,有动容。“真的,真的,收获很多!”

★ 2月2日 

 原来社区里隐藏了那么多“老娘舅” 

“第一批口罩登记要到2月11日结束,今天是高峰!请大家错峰!错峰!错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月2日,上海口罩预约登记的第一天,也是我上岗的第一天。

先来说说我所支援的长海路街道浣纱三村居民区的情况吧。浣纱三村属于老旧小区,有1300多户居民,且以动拆迁居民和老年人居多。

尽管再三申明错峰,但预约第一天,我对排长队的情形早有预料。

当天一早7:30分,我和其余5位身着社区志愿者马甲的党员志愿者准时上岗。

根据居委会的安排,为了避免居民集中聚集,排队的居民被分为5~10人一批分批预约登记。

因为人太多,有居民开始吐槽几句。这时,人群里有几位社区党员就会站出来,主动当起了“老娘舅”。“相互理解一下好伐,大家都不容易。”对方立即不吱声了。

就在我诧异于这句话的魔力之际,居委干部告诉我,“有时候同样一句话,党员志愿者跟居民说,比我们居委干部说有用多了,居民的抵触情绪不会那么强。”

在党员志愿者的支持下,口罩预约登记工作开展的很顺利,居民都有序排队,且都注意保持距离。目前,已经有近三分之二的居民完成了预约登记。

在我们小区有一个党员志愿者微信群,里面有许多小区的党员志愿者和楼组长。疫情发生后,群里聊得最多的,就是小区里这些天有哪些外地人员返沪了?小区外面的门面出租房有哪家违规营业了……有了这些热心人,居委会得知这些线索后,就会立即上门查看走访,掌控最新的信息。

★ 2月3日 

 一早发出紧急招募令,3个小时后额温枪到我手上 

2月3日上午,小区开始施行严格管控,只留一个门进出,且所有外卖、快递及外来车辆不得进入小区内。但由于买不到测温枪,如何检测体温成了一个棘手问题。

当时,我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遍询了身边的亲朋好友。

“万能的朋友圈,谁能提供一批额温枪或者耳温枪?社区一线急需!急需!急需”我还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SOS求助信息。令我欣慰的是,很快,我的求助信息得到了很多人的回应,有提供货源的,有提供购买渠道的,还有关心小区情况的。

我认识的一名保安叔叔在看到我朋友圈的求助信息后,立即回复我,自己正好在采购,若需要他可以立即代购。他还开车风尘仆仆地送过来。当他把额温枪交到我手上的那一刻,我感动坏了,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8:50分,我发出求助信息;10:00,小区开始实施管控;12:30分,我拿到了朋友专程送来的测温枪,小区开始对进出人员测量体温。

对于大家的帮助,心中除了感谢和感动,更多的是在疫情面前,人与人之间的心更近了。

 2月4日  

 我是儿子心目中消灭病毒炸弹的“超人妈妈” 

自从支援社区后,我和家里5岁的儿子也基本“隔离”。

孩子经常问外婆:“外面有那么多病毒炸弹,妈妈出去干什么?”外婆告诉他:“妈妈是去帮助我们消灭这些病毒炸弹了。”所以在儿子眼里,妈妈是消灭病毒的“超人”。

以前,妈妈当居委干部的时候,我很不理解她,居委会的事能忙成这样?准时下班,不可能的。

现在我理解了。我现在在基层工作,不光是为了我家孩子,而是为了更多的孩子。虽然,我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奋战在一线,但在社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能够早日迎来美好的春天,我会尽我所能。

★ 2月5日  

 面对求助,居委干部拿出了自己的口罩 

我在朋友圈刷到“致社区英雄们的一封信!”,信里说“亲爱的社区工作者:近来身体是否安康?你们会在什么时候看到这封信呢?是匆匆前往下一户居民家中的路上,是紧密关注各防疫工作群的间隙,是马不停蹄后喝一杯水的时刻,还是,连看这封信的时间都没有……”

看到信的开头,我的眼泪就飙了出来。因为此时此刻,我正在“匆匆前往下一户居民家中的路上”。

这一天,还发生了一件事。一名没戴口罩的男子突然冲进居委会,喊道:“我预约的口罩还没拿到,今天去医院看病,人家都不让我进去,怎么办?”一旁的居委干部告诉我,他是小区内的低保对象,爱人是残障人士。

我正犹豫是否要将自己的口罩,突然,居委干部把自己舍不得换的新口罩给了对方。

要知道,口罩是这个时期最稀缺的资源。

这些天,为了走访老小区,我经常要全副武装爬六楼,常常累得气喘吁吁。摘下来的口罩里面一层都是水,我舍不得扔,回家后将口罩放在电暖气上烘30分钟以上,第二天继续用。

这件事让我知道了,疫情面前,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理由袖手旁观。

★ 2月6日  

 相比生活照料,居家隔离者更需要心理关怀 

我们小区一共有3户居家隔离人员,其中2户已经解禁,1户为2月6日新增。

2月6日,当我们打电话给新增的隔离人员确认信息时,一位男性居民气冲冲地冲进了居委会。

他一进居委会就大喊,“我们只是开车回老家,也没有路过湖北,回来以后单位已经不让我们上班了,还要我们怎样!”

居民区书记和我详细询问了他的信息和目前的生活情况,他十分委屈地说:“单位不让上班,让我们一直待在家里,已经第8天了。”

得知情况后,书记和我快速安抚了他的情绪,劝他回家继续隔离。但未来几天,我在回访这位居民的时候,又多了一项工作:心理疏导。

其实现在有不少社区为居家隔离家庭采购蔬菜、生活日用品的。但隔离在家的日子里,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许更需要有人去倾听。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在电话里,多听听他的牢骚,让他能够发泄一下情绪。

连续几天当“知心小妹”,这位居民也渐渐敞开了心扉。他在电话里感慨地告诉我:“其实生活方面没什么需要帮助的,隔离的原因和道理我们也懂,就是待久了心里憋屈。”

其实,对于他们,我们不能害怕甚至苛责,而是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慰问。

★ 2月7日  

 那么多天不识庐山真面目,我和居民有一个“约定” 

支援社区的这段时间,每天异常忙碌,我上班时间坚持不喝水;这几天,我已经没有了时间概念,脑子里充斥的全都是小区几号几零几又有人返沪没申报,几号几零几的老人需要帮忙……这几天,我不敢脱下那件花外套,因为我怕换了衣服居民认不出我。于是,大家亲切地喊我“小花姑娘”。

有居民和我开玩笑说,“来了那么多天,竟然没见过你的庐山真面目。”这一天,我跟许多居民做了一个约定:“等疫情结束后,我一定摘下口罩,让你们看看我灿烂美丽的笑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