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是什么让曾经不买菜的她,每天早上七点就拎起了菜篮子?
2020-02-0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

在上海这样一座2400万以上常住人口的城市,每一处场所、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忽视。隔离户的住处,高架桥下的桥洞,高速路闸口,这里都有学生志愿者们戴着口罩,在冬日的寒风里忙碌的身影。记者采访了上海电力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们,看他们是如何用青春来守护上海这座城的。

◆ 隔离户住处 ◆

  测量体温、代购食材  

“青菜3捆,带鱼一条,筒骨一根,鸡蛋一盒……”在上海电力大学王瑜琪同学的手机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份菜单。正是这份菜单,让平时不买菜的她,每天早上七点就拎起了菜篮子,去选购最新鲜的食材。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王瑜琪在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的母亲便忙碌了起来,她的父亲也自发地向社区居民们宣传起了防疫知识。看着家人为疫情防控忙碌辛苦,王瑜琪也主动参加了防疫志愿者队伍。

她所负责的社区有三户实施居家隔离的住户,分别来自安徽、重庆和河南。由于防疫意识并不强。王瑜琪向记者回忆道,这些居民起初都是比较抗拒被隔离的,甚至想着偷跑出去,这给隔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王瑜琪每天都会和居民电话、微信沟通,进行心理上的疏导;每天还要给被隔离人员测量体温,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询问他们的日常需求,如家里缺些什么、第二天想吃什么菜,并代为购买。

随着宣传的深入,居民们的不配合行为逐渐减少了,街上的人越来越少,戴口罩已成了自觉习惯。

◆ 高架桥下 ◆

  为流浪乞讨人员发放防护用品  

昏暗的灯光下,约5、6平方米的空间里,隐约可以看到满地的报纸和毛巾、一条单薄的被子、收集的废弃塑料瓶,这是高架桥乞讨人员住处的真实景象。

杨逸帆的志愿地点和别的志愿者有些不同,高架桥下的桥洞、真如寺和玉佛寺是重点区域。原来,杨逸帆的志愿服务是向乞讨人员发放口罩等基本防护用品、食物和一些救济金,耐心地叮嘱他们这段时间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注意自身的健康安全。他戴上口罩,穿上制服,寻找这些需要帮助的人群。“对于相对弱势的群体,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第一次做这种比较特殊的志愿者活动还是有点紧张的,但想到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自己心中顿时有了力量,我也应该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杨逸帆向记者坦言。

◆ 高速闸口 

  六小时内不吃不喝不上厕所  

“中午的嘉定高速路闸口,太阳直晒,有些刺眼;临近傍晚时会陡然降温,寒风刺骨。”00后的朱欣怡告诉记者,志愿工作结束后,有专门负责喂水的小伙伴帮忙腾空喂水,这样可以避免接触到水杯。

1月31日,朱欣怡在嘉定区花桥收费站“上岗”,她主要负责给来沪车辆上的所有人员测量体温并进行引导。同时还要对车辆上的来沪人员进行“是否来自湖北、有无与湖北人员的密切接触史”等的问询调查,如果遇到有人体温高于37.3℃,还需带到指定地点进行复检。

在“防疫”志愿服务的“前线”,有严寒、有大风,有每天逾万的通过车辆,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快速有效进行,朱欣怡与同伴们每天几乎需要6个多小时不吃不喝不离岗。她告诉记者,还有市民贴心地送来口罩和爱心小零食。

一次次地机械举手测温,一天天地站立服务,朱欣怡的双腿有些酸肿。“守好车辆进出这道关,就能为阻击疫情蔓延多加一道关。”朱欣怡说,“尽管在执行志愿服务工作时会有疲惫,但每当看到车主为我们这些志愿者竖起大拇指‘点赞’‘道谢’时,我感觉特别温暖,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