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打扫公厕也能收到锦旗表扬信!被这对80后夫妻暖到了
2020-03-1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油车码头街是南浦大桥下面一条低调的小路,“隐藏”在小巷深处的92号是一个公厕,不是星级胜似星级。疫情防控期间,公厕“一客一洁一消毒”,一对环卫小夫妻就这样守护着公厕。

 夫妻俩“夫唱妇随”守护公厕 

走进这个公厕,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奶黄色的地砖上,一丝污垢都没有,也没什么异味。

负责这个公厕保洁的,是一对80后小夫妻邹富建和程昌兰。

一副黑框眼镜后透出一股淡淡的书生气,邹富建看上去不太像保洁员。来沪15年,邹富建干过快递、保安,最后投身环卫,在上海欣望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大桥班从事公厕保洁工作。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这些年来, 邹富建“扫厕所”出了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市环卫行业劳动竞赛“十佳公厕保洁服务标兵”……殊荣不断。

前些年,太太程昌兰“夫唱妇随”,也干起了公厕保洁,夫妻二人“承包”了这个公厕。

这个公厕是7年前从陆家浜路“动迁”到油车码头街的,面积不大,加起来只有10多个坑位。疫情期间,每天有200人如厕。

采访时,仍不时有人前来如厕。根据公司操作规范,疫情期间,“一客一洁一消毒”。客人离开后,邹富建立马进去麻利地打扫起来,消毒、擦洗、冲水……客人用过的水龙头要重点清洗、消毒。外面有人进来,地上就会留下脚印,夫妻俩会第一时间用消过毒的拖把拖干净。

公厕门口墙上挂了个手部消毒器,里面是75%酒精,只要手往下一伸,酒精自会流下,这个装置是太太程昌兰的“功劳”。“那时还没有疫情,附近尚未动迁,老房子没有卫生设施,每天很多居民来这里排队上厕所,他们中有不少年纪大的觉得香皂起不到消毒作用,我就向公司申请了这个消毒器,使用起来很方便,没想到这次疫情期间还派上了大用场。”程昌兰笑着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疫情防控期间,公厕实行了熏香抑菌法,宣传“七步洗手法”,提供免费消毒纸巾,让来这里如厕的市民游客都倍感温馨。

 打扫公厕也能收到锦旗表扬信 

公厕门卫室里挂着一面赠油车码头公厕工作人员的锦旗,上面写着:服务周到,乐于助人,真诚待人,高风亮节。

那是一位姓王的阿姨陪着她的老父亲来上厕所,当时邹富建正在保洁,老人拉肚子大便弄到裤子上了,邹富建就用毛巾帮他擦了一下,还贴心地拿了条裤子给老人换上。事后,王阿姨特意送了200元过来给邹富建作为补偿,邹富建不要,王阿姨就做了一面锦旗送到了单位,邹富建甚至都没有告诉她自己的名字。

点点滴滴虽是小事,却换来了感恩无数。5年来,夫妻俩光是锦旗就收到了5面,收到表扬信16封。

“一座公厕的美观度由硬件决定,而服务质量则完全靠保洁员来塑造。”夫妻俩用心来打理这个公厕。每天的保洁,他们都做到“四勤”“六保洁”“三查”“一关”的规定标准,保证公厕“三无”:无异味、无蛛网、无污渍。

公厕还有便民箱、卫生服务包,提供针线、创可贴、碘酒等小物件,到了夏天更是有绿豆汤、姜汤、大麦茶等消暑饮品,满足过路市民、外卖小哥的需求。夫妻俩还自费安装了鱼缸、绿植、增香剂、紫外线灭蚊灯、衣物挂钩等,提升如厕环境。

疫情防控期间,公厕还提供测体温服务。有一次,附近一位素不相识的居民过来问有没有口罩,邹富建二话不说就送了她两个。

公厕门卫办公桌上,除了摆放着小夫妻俩跟儿子的三口之家合影外,还有一本“上海市公共厕所保洁服务日志”,这本台账详细记录了每天的消毒工作。

为了做好服务,夫妻俩特意租住在附近,守护着这座有温度的小屋。这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把每一位市民都看作自家人,全身心提供“家庭式”服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