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守护者|“三朝元老”的他,如何做好应急病房里上海专家组的“眼睛”?
2020-03-1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李雯静

带上N95口罩、护目镜,穿上防护服,放射科技师长章礽荫再次走进那熟悉的A3大楼应急病房,对那些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床边X线摄片。

经历过甲流、禽流感等多次实战,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下简称“市公卫中心”),章礽荫可谓是“三朝元老”。这一次,他再次选择“逆行”。他每天的任务是及时将A3危重症患者的片子传送给集结上海市级专家组所在的现场救治指挥中心,专家们才能通过患者肺部等病变的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治疗方案。“上海方案”的背后,不乏像章礽荫这样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

    出“战”   

“三朝元老”的他,再次选择“逆行”

市公卫中心A3病房,对于章礽荫而言,熟悉不过。

2004年,非典后的一年,上海迅速建好了一个属于上海人的生物安全堡垒——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而章礽荫就是参与建设者之一,他当年的任务是负责设备安装的统筹安排。“看着这里从一片平地,慢慢建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医院,挺感动的,那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上海公卫。”

之后的市公卫中心历经了甲流、禽流感、埃博拉等疫情的实战考验,而章礽荫都是亲历者。2009年抗击甲流时,章礽荫就是第一位进入应急病房工作的放射科技师,那一年,他才26岁。

“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确实挺紧张的,后来在病房里,听着前辈们讲述他们当年是如何抗击非典疫情,还有他们更早时期他们与传染病斗争的种种故事,渐渐地自己就放松下来了,专心投入工作。 ”

经历过多次实战后,章礽荫算得上是这里的“三朝元老”,实战经验丰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刚发生的时候,章礽荫就做好随时进入应急病房的准备了:“只要有需要,随时上!其实不单单是我,所有的医务人员都一样‘召必来,来必战,战必胜’。”

以往的实战经验使他更为从容。相较于从前,现在的摄片设备已经先进了很多,对身体危害较大的辐射也减轻了不少,这让他对此次逆行更有信心。

    挑“战”   

床边摄片,这一次困难比想象中多

可真正进了A3大楼应急病房后,章礽荫发现,这一次困难远远比想象中多。虽然辐射的危害减轻了,但工作却一点也不轻松。每位危重症患者1-2天要做一次床边摄片,摄片时需要将摄片专用的IP板垫在患者身下,看似简单的流程,操作起来却异常困难。

“危重症病人身上插满了各种监护及治疗设备,为他们床边摄片时需要格外小心。特别是那些上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患者,全身插满数十根管子。摄片的时候不能移动管子,也不能压到管子。万一管子的位置变了,就可能需要重新插管,一方面一套耗材代价太大,另一方面病人也不一定吃得消。”章礽荫告诉记者,整个过程必须轻拿轻放,还得注意自身的防护,与确诊患者的零距离接触也意味着增加了感染风险。

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本就行动不便,再加上危重症患者很多都处于半昏迷状态,有些甚至完全无意识,就算是体格较大的章礽荫也无法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每次摄片都需要请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帮忙,遇到体重较大的患者,有时候需要五六个人才能完成一次摄片工作。

除了辛苦外,在应急病房内进行标准化摄片的难度也不小。在仅有六七平方米大的病房内,放满了各种仪器设备,而摄片所用的机器仅有1.5平方米。“机器摆放的位置非常讲究,必须要让X射线垂直射入压在患者身下的IP板垫上,拍摄出的片子才能保证质量。

    “战”   

做好专家组的“眼睛”,不能掉链子

“原来减肥挺难的,但这些天我瘦了。”章礽荫笑着说,虽然有过之前的实战经验,但是他仍感觉到此次的新冠病毒还是挺厉害的。“这个病毒人传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特效药,并且病房里的危重症患者症状确实比以往都要重……这些都会提醒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没有特效药,我们只能和死神抢时间。” 

放射科是诊断患者的第一道关卡,不能有一点疏忽、一点差错,要给医生信得过的诊断报告。在应急病房,章礽荫完成摄片后,第一时间要通过网络,把图像上传到专用服务器。

“危重症患者,意味着生命随时都有危险,救治工作的任何一环都绝不能掉链子,专家组每天要等着我的片子会诊呢。”尽管辛苦,章礽荫却格外有成就感。

章礽荫刚进病房的时候,正是市公卫中心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人数最多的时候,而他的工作量也因此特别大,最多的一天他连续拍了近20张片子。

不过,他也在这里见证了这些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在一天天好转起来!

在这些病患中有一位老人,从章礽荫进入应急病房为他进行检查开始,看着老人的肺部情况一天天好转,从只能卧床离不开呼吸机到能扶着床沿走几步,这种成就感无法用言语描述。

“辛苦你们了!谢谢!”这位老人的一句感谢,就是所有人努力的最好回报。

    “战”   

他坚信“清零”的日子已为期不远

昨天,当章礽荫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已经结束了两周应急病房的工作,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母和儿子,父母年纪都大了,儿子还小。”章礽荫说,2周的隔离病房工作再加上2周的医学观察,有一个月的时间见不到家人,想念在所难免。幼儿园停课了,平时都是和妻子一起辅导小朋友学习的,自己这么长时间不在家担心孩子放松学习。

在离开家的这段日子,章礽荫会在晚饭后的休息时间和父母儿子视频,是思念也是一种放松。小朋友看了章礽荫穿着防护服的照片,指着手机就说“原来爸爸是扮成‘大白’打病毒去了呀。”章礽荫,在儿子眼中,爸爸就是一个“英雄”,他必须要做好儿子的榜样。

到下周一,章礽荫即将结束医学观察回家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抱儿子,真的太想他了!”

不过,章礽荫说,如果有需要他随时可以再返回应急病房工作。在那里,他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虽然是一个临时组建的团队,但每个人都以患者的治疗为重,为了患者能有一个好的结果,每个人都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随着上海疫情的逐步好转,越来越多患者从市公卫中心痊愈出院了,重症、危重症患者人数也在慢慢减少,章礽荫坚信,“清零”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

这个月初,新冠肺炎“上海方案”的公布让人振奋,而其背后,正是不乏像章礽荫这样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为他们点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李雯静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