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田径教练化身机场防疫志愿者,最多的时候一天押车10个小时
2020-03-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周胜洁 通讯员 杨玉洁

目前,上海已出现多例境外输入病例,外防输入压力陡增。据最新规定,从旅客下飞机那一刻起,直到安全抵达住所完成登记,“无缝衔接”的防控闭环已高效运转,折射出上海疫情防控的速度和效率。

本市各大驻场的志愿者们24小时连轴转。其中有位徐汇驻机场志愿者的一张特别的睡姿图在群里被传开了。原来,因为过度劳累,加上成天护送返沪人员,他的腰有点受伤了。于是,本职工作是田径教练的他用特别的睡姿为自己“疗伤”;而杨浦的一位“90后”医务志愿者在上岗后直呼,“像极了动漫里的热血情节”……

  徐汇志愿者    腰伤也阻止不了我跟车护送  

徐汇驻两大机场的工作组自3月6日驻场运转以来,6班志愿者们全天候驻守,与各街镇居委、社区卫生中心、社区民警以及区卫健委、集中安置点等无缝衔接,为城市筑起一道不平凡的防线。

记者了解到,由于居住在徐汇的须隔离旅客较多,但为了保证交叉感染的概率最小,每辆护送车辆都要求分排间隔落座,人数不能多、更不能满;且旅客到达集中接待点的时间断断续续、战线拉得很长,为了不让已很疲惫的旅客等太久,所以护送班次也排得比较密集。每辆车都须一名志愿者和一名民警同时护送,人手很紧张。每次出车护送还包括送完旅客要进行整车消毒,所以一趟下来短则两个多小时,多则四五个小时。为确保安全,护送的志愿者和民警们全天12个小时按二级防护标准穿戴防护装备,一整天都很少喝水,有时碰到吃饭时间因为在护送途中只能忍住饥饿。

徐汇机场防疫志愿者周炜所在的一组中女生居多,因此他主动承担起了与旅客接触时间最长的跟车护送任务。每次护送还要及时联系居委等接车人员、拍照留存工作轨迹、有的旅客行李多还要帮忙拿行李……由于防护服不透气、非常闷热,基本身上和护目镜里全是水汽。

3月11日,一辆大巴同时护送12名旅客需送8个不同的地点,一趟下来用了6个小时,直到下午4点周炜和民警小陆才吃得上午饭;他笑称“今天都出了五身汗了!”……下午6点,又要准备发车了,组里的队员想让他赶紧吃晚饭,可一找才发现由于劳累,他在椅子上“睡”着了……不对!不是睡着,此时他正用椅子的边沿顶着自己的腰。原来由于劳累腰有点伤了,可是马上又要出车护送,他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在为自己“疗伤”。

“我原来是田径教练,这点小伤没关系,我可以自己治疗的!”说及这次“工伤”,周炜轻描淡写地说,也许是连日来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跟车的时间又有点长,最长的一天,在车上待了10个小时,因此感觉腰不太舒服。而椅子的边沿正好顶住腰,伸展开来很舒服。

最近,周炜的身份有些斜杠,他除了是跟车员外,还是搬运工。他透露说,有一天,有个人带了十几个包,装了三车的行李,自己赶紧上去帮忙。“不少人的箱子很重,不搭把手,说不过去。”

  杨浦志愿者    细致无差别的同城“闪送”  

随着全球疫情持续升级,自3月6日起,杨浦第一时间紧急选调了46名机关干部、10名医护人员和30名公安民警组成机场值守分队,24小时严守“外防输入”“战疫”的第一道防线。

杨浦区卫健委组织人事科的“90后”志愿者邵攀玉驻守的地方是虹桥机场,主要负责C类入境旅客(途径重点国家及地区、在上海有住所)信息登记,并接送至社区进行居家隔离健康观察的工作。

在邵攀玉看来,志愿组的日常工作,如“闪送”快递别无二致。“组长徐涛主任告诉我们,对于旅客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尤其对于国际友人,采取无差别对待,展现开放包容的上海品格。通常而言,境外旅客通过检疫排查分类抵达我们的工作区域,已经耗时了5个小时左右,难免有些疲惫。其中一位从日本归来的居住在杨浦区四平街道的魏女士,从中午到晚上8点一直油盐未进,组长和志愿者们‘搜刮’了所有的食物储备,将工作餐和水送到了她手里。”

身穿白色防护服驻守在机场航线,被亲切称为暖萌“大白”,累了,“大白”们还会互相捶个背。机场驻守的工作辛苦又伴着寂寞。工作的“开张”随机性大,航班的抵达、旅客的去往难以提前把握,最后的航班没抵达,志愿者就不停歇,一直守护到夜灯渐散。邵攀玉告诉记者,如果晚上还有航班,他们就收不了工,有时候会工作至深夜11点。但这样的志愿者体验也是人生特别的一份经历。“团队成员非常团结。我们的组长徐涛对我们十分关心,经常询问大家防护服的尺码有没有要求、口罩勒不勒、物资还有没有需求……”

“没想到有一天,我也会穿上防护服,战斗在防控的最前线。”来自沪东老年护理院康复科的陆元峰说。早晨八点收到征集令、八点十分提交申请、九点确定入选、九点一刻组织谈话、下午一点半全员培训,然后是分组、排班、分工......半天不到的时间,小陆就从老年护理院的一位康复治疗师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驻扎浦东国际机场的“抗疫守门人”。

“忙乱”是执勤第一天小陆心中最大的感触。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浦东国际机场关闭了中央空调,午夜集散点大厅刺骨的湿冷让小陆怀念起了家的温暖。

更让小陆头疼的是担心自己无法跟上大家的工作节奏。“由于是机场管控措施启动的第一天,对流程尚不熟悉,组员之间也还不够默契,导致自己最初在办理信息登记时有些缓慢。”一般而言,境外旅客通过检疫排查分类抵达核验工作区域,已经耗时五个半小时,加上又是深夜,疲惫、寒冷交织对疫情的担忧,让一些旅客焦虑、烦躁。所幸有同组的“公关能手”及时解围,耐心解释、嘘寒问暖,稳定了旅客情绪,维持住了现场秩序。

  上海机场边检站    让团旗跟着党旗走  

严防输入,让上海机场口岸成为防疫第一线,上海机场边检站全体民警、职工和文职人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他们并肩作战,相守相携,呈现出国门战“疫”里别样的浪漫色彩。

“虽然穿着防护服很辛苦,但是一想到是大家一起奋斗,就感觉很有意义。”这样想着,走在上勤队伍里的上海机场边检民警顾竞竞不禁挥舞起双手,护目镜后的双眼笑意盈盈,这一幕被定格了下来。

“嘴角上扬15度,用心服务有温度”,这是顾竞竞的座右铭。这个爱笑的女生用开朗、乐观和积极感染着周围的同事。变身“大白”后,快乐的感觉仍透过厚厚的防护服溢出,同事们都感叹一眼就能在人群中辨别出她。

口罩挡不住微笑的眼睛,防护服挡不住民警对旅客温暖服务的心。顾竞竞还很自豪,因为她比当医生的丈夫更早穿上了防护服,“医患关系面前,曾经他学着我,摘下口罩,微笑面对病患,给予温暖关爱。疫情面前,我学着他,戴上口罩,冷静面对旅客,展现专业担当!”

疫情当前,举手之劳见担当。越是危难紧急的时刻,越能凸显坚守背后的责任与担当。由于防护服穿脱较为耗时,为确保勤务工作开展万无一失,民警们往往一穿上就是三四个小时,脱下时,头发、警服都已被汗水浸湿,休息时间就更为珍贵难得。

这天,民警顾天下与徒弟王梦宇正在备勤室休息,勤务安排需要一人上验证台。徒弟王梦宇立马主动请缨,“我年轻我穿防护服更快,我先上!”师傅顾天下也不甘示弱,“我需要减肥,这个机会让给我!”

两人争相穿起防护服,还互相打趣,一个亮明党员身份要冲锋在前,另一个则声称团旗要紧跟着党旗走!在场的其他民警看着这一幕纷纷笑出了声。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民警挺身而出,冲锋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3月,春光明媚,但入夜后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依然春寒料峭。10日凌晨2点,忙碌了一整天的民警们终于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机场,他们有人坚守验证台一整晚没停歇,有人站在咨询台耐心引导旅客3小时,还有人在号位岗查验工作人员证件,一刻不放松。虽然身处岗位不同,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有勒痕,不少人眼里布满血丝。他们有牵挂、会疲惫,但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前,他们都义无反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周胜洁 通讯员 杨玉洁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