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铁转运到机场转运,这位“指挥官”每天都在打硬仗
2020-03-2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钟雷

2个月前,闵行公安分局指挥中心频频接到110报警,中心负责人陈宇隐隐感觉到,这个年可能过得“不一般”。以往过年期间,通常是110报警数的低谷,但今年,却频频有市民反映发现重点地区牌照车辆和重点地区返沪人员的警情,希望民警上门核查。

彼时,武汉为控制疫情刚刚封城,身在上海的陈宇当时可能并未想到,一场遍及全国的抗疫大战已缓缓启幕,他也将迎来几乎2个月无休的“战时状态”。从虹桥枢纽转运专班到机场转运专班,对于这位“虹桥诸葛亮”而言,过去2个月每一天都是硬仗。

    初担重任    

连夜赶制虹桥枢纽专班勤务方案

2月3日晚22时许,陈宇接到领导命令,被调入虹桥枢纽转运专班,担任虹桥枢纽防疫转运工作指挥部负责人。简单来说,专班的任务就是将坐火车入沪的重点地区人员筛选出来,转运到集中观察点进一步筛查。但对于专班的指挥官而言,在安排任务前,却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警力如何调配?岗位如何设置?装备如何配发?交通如何协调?与其他部门怎么联动?留给陈宇思考这些问题的时间只有不到8个小时。

因为所有参战警力都是从各部门抽调,第二天一早就要全部上岗到位,陈宇连夜制定勤务方案,并落实到每位参战警力。凌晨3点睡下的他,早上6点已出现在枢纽转运现场,开始集结队伍、部署方案、安排勤务等工作,1个小时后,所有警力全部上岗到位。

由于列车班次及到达客流的不确定性,勤务方案并非一成不变。在虹桥火车站内,专班民警负责信息核查、分流疏导的区域先后从南北各一个出口扩充至南北两侧所有六个出口。“从没有口到两个口再到六个口,每次都要改变勤务模式,每个点位安排几个人,每个人做什么,每班安排多久,每天白天晚上都在做方案。”

除了警力变化外,方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受疫情影响,不少旅客更改出行计划,一些列车班次也临时取消,所以实际抵沪旅客跟预售票人数会有出入。陈宇要做的,就是不断与铁路部门确认,然后及时优化对进站客流的应对方案。“即便一个人只用两三秒也可能会导致排队积压,人多的时候就要让队伍兜起来。用并行通道、蛇形通道还是单通道,有时候一天之内都要调整几次。”陈宇说,这么“烧脑”的核心目的就是让旅客可以快速通过信息核查点,避免客流长时间排队停滞造成交叉感染。

    当机立断    

首次接触疑似病例,迅速改通道

尽管事先制定了多种预案,但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光坐在现场指挥部肯定是不够的,必须要实地驻点查看、及时掌握情况、优化调整勤务。”2月14日晚22时左右,一位旅客在出站后突感身体不适,正在附近巡查的陈宇接报后立即赶往现场。“当时她到达个人信息填表处时,人有点晃晃悠悠的,呼吸急促,口罩明显一凹一凸。”经询问,陈宇得知女子系重点地区来沪人员,下车前因感到身体不适,还特意最后一个下车避开人群。将女子引导至就近划设的临时隔离区后,陈宇立即联系卫生部门,请他们派人处置,并告知工作人员做好防护措施,随后给铁路部门打电话协调后续旅客出站事宜。“当时查了下列车班次,下一班从这个口出的列车还有5分钟就到站了,我第一反应是希望他们临时关闭这个出入口,避免交叉感染。”然而,对方称下班列车已经进站准备停靠,来不及临时更换出口。容不得多想,陈宇立即带着现场的几位民警,封闭女子刚走过的通道,临时利用一旁的隔离栏开辟一条新通道。两三分钟后,后续旅客从临时开辟的通道有序出站,他这才抹了把头上的汗,松了口气。

因为事发突然,当时只戴了口罩的陈宇还是冲了上去。“当时的情况,我必须冲上去,我上了,大家也会跟着我一起,否则可能延误时机,导致交叉感染。”不过他承认,回过神来后自己心有余悸,“尤其是后来卫生部门的人来了说女子的症状确实有些疑似,心里更紧张了,晚上回到驻地休息点后,在进行工作总结时还不忘安抚其他工作人员。”经过一番心理疏导后,大家调整好心态,不久又将话题“岔”到了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如何优化处置流程上。

    转战机场    

忙到用坏两个充电宝和蓝牙耳机

加入专班后,陈宇每天电话几乎没有停过,“对接交通委、卫健委、铁路部门、媒体,我全部都要参与。”除了横向对接,专班民警的衣食住行也由他协调。起初,民警们每顿饭都吃同样的素菜,口味比较单一,陈宇主动联系了火车站的其他餐厅,为民警设定了四家餐厅使用工作餐,“换换口味,这些对身体上是次要的,对心理上是主要的,可以增强积极性,稳定军心。”那段时间,他用坏了两个充电宝和两个蓝牙耳机,因为说太多话,咽喉发炎失声了一个多星期:“最辛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再去回想也谈不上苦了,一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反正是撑下来了。”

3月6日,陈宇再次接到领导通知,要求无缝衔接至机场转运专班,参与防境外输入病例工作。眼看着枢纽转运专班的同事们都撤了下来回家休整,唯独自己连轴转,陈宇却表示早有心理准备:“之前有同事跟我开玩笑,说我估计要被留下来的,没想到被他们言中了。”

在新的团队中,陈宇依旧是负责“老本行”,参与统筹指挥、对接协调,细化防疫闭环各个环节。两个机场、三个航站楼、更多的职能部门,在新一期的团队作战中,陈宇依旧没能“闲下来”。一次,他在集中留验点参与信息登记工作后凌晨4点才入睡,早上6点多又接到检测部门电话,告知他昨晚接收的一批旅客中核酸检测查出一例呈阳性。前一晚,陈宇刚刚面对面指导过这位旅客填写个人信息表格,还触碰过她的护照。“卫生部门的同志询问我,跟她说过话伐,接触过她东西伐,我说我全中的。”不过,还来不及担心自己,陈宇就叫上了登记组的同事,启动预案,经过4个小时的地毯式排摸,终于锁定和这名旅客同一辆大巴的所有密切接触者。

从警18年来,陈宇坦言,抗疫这场硬仗在“辛苦榜”上排得上号。“这个跟办案子不一样,不单单是身体上,心理上压力也很大。一开始什么都不清楚,火车站几万人,我怎么知道哪个带病毒?后来慢慢流程捋顺了,工作也开始心定下来: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就必须再打一场硬仗。”

    始终坚守    

别人问“你又来了”,他说“我一直都在”

如果说一线民警组成了抗疫的人墙,那指挥部就是他们的大脑。将政策的变化“翻译”为每个民警岗位勤务的变化,这项“技术活”干起来着实不轻松。“我经常换位想,基层民警一天十几个小时穿防护服,说难听点一天吃喝拉撒都不好解决,我们尽可能做好我们的工作,让他们降低工作中的风险,流程上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模式也要更加科学化,尽可能给他们留出休息的时间。”

陈宇说,所谓指挥绝非发号施令。保证数据精准的前提下,流程上能简化的就简化,每个岗位工作量尽可能平衡,工作内容该前移的前移,该后撤的后撤,尽可能保障民警轮休。“不然人都干趴下了,谁来打‘持久战’?”自己的一个方案关系到基层民警的健康与安全,陈宇说,这份压力让他从不敢怠慢。

本考虑今年孩子马上小升初了,希望能把更多时间放在孩子教育上,但没想到如今自己忙得脱不开身,连着两个月回不了家,有时连电话都没时间打,更别提给孩子扎上“紧箍咒”。“本来跟家人约好最后一个学期以我为主,负责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但现在计划全打乱了,一开始让儿子在我办公室做作业,甚至在单位宿舍都过了几夜,但是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回单位,只能由家人接回。”提起孩子,陈宇摇了摇头苦笑着说,“不行,太忙了,我实在是没有时间管他,只求他能自觉了。”

前段时间,防疫工作指挥部统计了民警参加一线防疫工作的出勤情况,表单上,陈宇成为了打勾最多的人,也是分局里在防疫一线工作时间最长的人。按照惯例,转运专班14天换防一批民警,每一次,都有之前撤下去后来重新换防的民警跟他打招呼:“你还在啊”,还有人会问上一句“你又来啦”。

每到这时,陈宇就会开玩笑地压低嗓门,字正腔圆地跟他们说:“我一直都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钟雷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