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看日落医疗队”今天回沪!分别前,老人以一首小提琴曲相送
2020-04-0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3月5日傍晚,一张名为“落日余晖下的这个瞬间,刻骨铭心”的照片在朋友圈刷了屏,也暖了亿万人的心!如今武汉复苏了,这位“落日余晖医生”也要回家了。分别前,老先生为他拉了首小提琴曲。那个瞬间,病房里很多人落泪了!

═  定格  

一张落日余晖图,温暖了整个朋友圈

3月5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微博更新——“落日余晖下的这个瞬间,刻骨铭心”。

照片文字说明写着:照片拍摄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刘凯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途中,停下来,让已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落日余晖下的两个身影,病人和医生,80+岁和20+岁,这个瞬间,刻骨铭心。

落日余晖图瞬间刷屏,有人说:“这是30多天来最温暖的一张照片”,大家在直呼感动、温暖之余,还纷纷贡献着关于老先生的故事:

上海医疗队刚去时,这名87岁的老先生王欣奄奄一息,对所有人不理不睬,拒接家人电话。老先生的家人住得比较远,来医院要跨两条江,武汉全城交通停运了,家人还得拿到各种通行证明才能送点东西过来……中山医院医疗队索性承包下老先生的生活照料,糕点、水果,甚至内衣也是男队员的。

慢慢的,老先生身体日渐好转,肺部渗出不断减少。3月5日,刘凯医生推着他去另一幢楼做CT。在做完CT回来的路上,刘凯问王欣要不要看一眼落日。刘凯知道,老先生已在病房里住了近一个月,一定想念久违的阳光。

老先生点点头,表示想看看落日。于是,刘凯停下步子,站在床旁,陪老先生一起,感受这早春三月的阳光。刘凯说,他自己也被那一幕打动了:“在隔离病房忙,很久没看到太阳了,我也想看看呀。”同行的大学生志愿者甘俊超随手拍下了落日余晖中的这两个身影。

刘凯说,看日落的那一刻,也照亮了自己的心。虽然只有短暂的5分钟,刘凯发现老先生回病房后心情很好、很快就入睡了。

═  分别时刻  

老先生拉了小提琴,还给他一个拥抱

3月30日晚上,刘凯接到回上海的通知。第二天开始,他和队员们开始忙着转运、交接病人以及打包行李。“工作量确实比较大,涉及到病人的交接、病情的交接和治疗方案的交接。除了这些,还要进行病历的总结、数据的统计和记录等。”一直到昨天深夜,刘凯才终于有时间和记者聊上几句。       

离开前,中山医院接管的ICU病区里还住着20多位病人,需要转交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管的病区,其中包括那张温暖人心的落日余晖照片中的主人公之一——王欣老先生。

刘凯告诉记者,原本计划这几天让老先生出院的,3月30日对老先生复查了核酸和CT,核酸检测依旧是阴性,CT结果比之前有明显的好转,但仍没有达到出院的标准。不过,让刘凯略微放心的是,这两天老先生整个人的状态很不错,他不再需要吸氧,在不需要医生护士的帮助下,就可以自己在病区里行走,如今生活基本上也可以自理。 

前几天,王欣的外孙还把小提琴送来了病房,老人没事就调调音、拉拉小提琴,心情好了,也爱和队员们说话了。由于老人肺部受到严重的损伤。为了安全起见,目前医疗队决定让老先生继续留院观察一段时间。“接下来,他还会接受相关的治疗,但我觉得他一定会康复出院。”谈到这点,刘凯非常有信心。

王欣是中山医院医疗队接管的第一批病人,他和医疗队队员一起战斗了近两个月。听说上海医疗队要回去了,王老先生非常不舍得。老人和刘凯说:“你们要走了,我要给你们拉首小提琴曲。”拉完琴之后,王欣很不好意思地说:“因为力气不够,所以拉得还不够好,希望以后康复出院以后,完整地给你们拉一段。”分别之前,他主动给了刘凯一个大大的拥抱。

离开时有太多的不舍得,其实远不止王欣一个人,很多病人都哭了。“从我们接手院区以来,他们一直陪我们奋斗到现在。”在一线和新冠病毒博弈,刘凯坦言,确实很辛苦,但是他觉得病人比医生更为辛苦,“病人没有家属陪伴,自己一个人战斗。大家都很不容易,武汉人民很不容易。”

═  校友重逢  

和在一个医院战斗的师兄见了一面

在离别前,刘凯从病人的眼神中看到了不舍,也体会到他们对后续治疗的担心。“我会一一和他们解释,后续还有强大的医疗队伍帮助他们继续康复,他们完全不需要担心。”

在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除了刘凯所在的中山医院整建制接管了两个ICU病房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同样接管了另外两个ICU病房。“之后相关的治疗方案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异,但总体上来说,都是对病人是有利的。”刘凯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他对自己的母校充满着骄傲和自信。

在武汉坚守两个月了,一直到昨天,刘凯才第一次遇到了他同校同专业的师兄,也是一位90后呼吸治疗师。“快两个月了,我们就在楼上楼下战斗,但是都没有时间见面,今天交接的时候匆匆见了一面,但是都很兴奋。”

刘凯告诉记者,平时校友之间一直保持着很密切的交流,特别在武汉疫情最困难的地方,能和自己的校友一起战斗,刘凯觉得特别有底气。刘凯有个微信群,汇聚着全国各地奋战在新冠疫情一线的呼吸治疗师,其中就有好几个自己的校友。他们平日除了互相“加油”,更多时候就是在讨论重症乃至危重症患者的专业救治细节。

═  踏上归途  

城市已经复苏,他们也能平安回家了

“城市已经复苏,我们明日回沪。”3月31日,刘凯在朋友圈发了这条消息。就在今天,他即将踏上回家的路。

再谈那张落日余晖照,刘凯觉得这将是一段珍贵的记忆,而他只是平时做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只有在谈到自己的专业时,这位大男孩的话才终于多了起来。他给记者这么解释:呼吸治疗师,要会使用包括各种呼吸机、重症超声、ECMO(体外膜肺氧合机)等高级别生命支持设备的管理,相当于重症监护室里的“特种兵”,护航生命的“舵手”。

在新冠疫情中,对患者伤害更大的就是肺,这让呼吸治疗师在一线救治中发挥着重要角色,他们配合医生维持着病人的呼吸功能与气道管理工作。

“压力不小,但是收获更多。”在中山医院,刘凯在心外科监护室ICU工作,其实里面住着很多病情很重的病人,只是这一次新冠病毒比较特殊。距离2月7日出征,整整55个日日夜夜,对刘凯而言,这是一种磨练,更有一份收获。而90后的他,也越发明白到自己这份职业的重要性,也感受到身上的责任之重。

 ▼ 对话刘凯 ▼ 

记者:感觉你不是非常愿意接受采访?生活中的你,到底是个什么性格的大男孩?

刘凯:因为每个人追求的东西可能不太一样,作为个人,相比涉及一些社会性的话题,其实我更愿意去聊我的专业和临床正在做的事情,我更希望在我的临床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身边熟悉的人都知道我比较喜欢聊天,也比较喜欢玩,如果一起聊工作,我会非常健谈。对于外面所说的“网红”,我真的不是特别在意,也不希望影响到自己的工作。

记者:你在病房时,为什么你的防护服背后画上了可爱的樱木花道和蜡笔小新?

刘凯:我蛮喜欢这些卡通人物形象的,但不是我画的,是我们感染科姚医生画的,她给我们很多医护都画了相关的漫画。待了近两个月,因为一直处于酒店和医院两点一线,其实大家内心当中都有点不安和压抑。

出现在防护服背后的这些漫画和平时工作之余的调侃,其实很能缓解紧张的情绪,让大家比较开心。很多队员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缓解情绪,所以心理医生也进了病房,在心理层面对大家进行相关干预。

记者:八卦一下,几天前你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做人一定要说真话”,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刘凯:(笑)做人是一定要说真话,但是我在下面也留言了“老婆最大”。其实到这个月,我和妻子刚刚领证满一周年,本来我们准备今年2月或者3月份举办婚礼的,但是因为这场疫情我们取消了。我的妻子是龙华医院的一名护士,之前她也报名要来武汉,但是最后没有被批准。不过她一直在支持我,也给我打气。真的很感谢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