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种《在路上》扎堆上市,“路”太堵了!
2020-04-09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受疫情冲击资金链吃紧?那就做公版书吧。这是复工复产之下不少出版社的共识。不需版权费的公版图书,显然可让出版社的成本大幅下降,从而成为他们特殊时期的一个“救命稻草”。但是显然,做公版书同样需要十分用心。

 十几种《在路上》扎堆上市 

“错啦!这不是我们出版社的《在路上》!”最近,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对某媒体用错了《在路上》的封面表示抗议。这家出版社刚刚推出了凯鲁亚克名著《在路上》中文版,但有媒体在报道中用了另一家出版社的《在路上》封面。

事后那家媒体的记者私下表示,用错了封面固然是不对,但一下子涌出来十几种《在路上》,很容易出错。

是的,今年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十几种《在路上》中文版。目前当当网《在路上》纸质书和电子书就有24个品种在售。这种罕见的情况,被人戏称为“路很堵”。而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1969年去世,今年正好是他的作品进入公版领域。

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作家去世50年后,其作品版权进入公版领域,各出版社可不经授权自行出版,当然也不用再付版权费。2020年是公版书大年。有人作了粗略统计,今年进入公版领域的作家,除了凯鲁亚克,还有美国小说家约翰·肯尼迪·图尔、英国科幻作家约翰·温德姆、波兰小说家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德国哲学家西奥多·阿多诺等。可以想见,一场“公版书大战”在所难免。

 公版书也需要用心去做 

资深出版人章秦川对出版社竞相角逐公版书领域的局面并不感到意外。他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前几个月书店关门,网络书店物流停滞,图书销售大受影响。书卖不动了,出版社回款就慢了,资金链也就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压缩出版成本也就成了出版社复工复产的一大任务。不要版权费的公版图书自然也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疫情来得突然,出版社推出公版书也很急。事实上,已经有不少读者对一些《在路上》中文版的质量提出了质疑。资深出版人董佳佳认为,公版内容如同巨大的知识海洋,集合人类这么多年智慧不断再版。如何利用并创新叠加是关键。越是免费的内容更要强调后期“烹制”和二度开发,无论是考虑到蓝海领域,翻版一些小众公版作品,还是不断提升长销作品的图书品相,在索引、编排、校订、设计都应精心讲究,追求卓越版本。但是显然,现在推出公版书的一些出版社并没有这个时间和心思。

那么,公版书会成为劣质书的代名词吗?从目前80多种《小王子》中文版图书,和已经满天飞的各种傅雷作品来看,公版书确实有成为劣质书代名词的趋势。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郑重表示,简单“拿来主义”远远不够,还要有精品意识。缺乏工匠精神,不可能做好公版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