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的武汉,他们给上海医疗队当起了“跑腿”司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大年三十晚上,上药康德乐(湖北)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河斌临危受命,来到机场等候次日凌晨2点抵鄂的上海医疗队队员,彻夜通宵和同事们转运了近5吨的行李。
彼时武汉封城,地图软件失灵,街上悄然寂静。当了解到医疗队队员们后续有不少物资仍需转运后,王河斌和同事立即组建了一支青年志愿者车队。在没有复工的日子里,驾驶私家车在队员们驻点的23个休息点来回奔波成了志愿者的日常状态。
从初见时的表情凝重,到临别时的惜惜不舍,近60天的日夜守护,不离不弃。
通宵不眠 为上海医疗队运送5吨行李
1月23日,武汉封城。
如果大年三十晚上没有接到上药控股总经理从上海打来的一通电话,这个春节和接下来的日子里,王河斌和同事们应该会和大部分武汉市民一样“宅家抗疫”。
深夜,上海第一批医疗队136人抵达武汉。随队员们而来的还有近5吨重的行李。王河斌所在公司的同事们和兄弟公司上药科园湖北公司的伙伴们需要将物资全部转运到金银潭医院附近的酒店。
在机场,王河斌与所有队员们打了一个照面。初遇时,几乎每个人都表情凝重,大家互相抱拳拱手,不知未来前途何在。
迄今想来,那一天的经历刻骨铭心,彼时的心情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座拥有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寂静得像睡着了一样,街头没有一丝动静。
那天下着雨,深夜寒凉。他们凌晨3点多卸完货,5点结束了运送物资。王河斌驾驶着装满行李的车,心里打鼓:路上没有一个行人,也没有往来车辆。因为临危受命,未来得及办理相关证明,沿途还被警察拦下。所幸,一切有惊无险,几百件物资安全运抵。
这一切只是开始,为了持续给上海医疗队的队员们提供保障供应,王河斌与公司助理总经理王庆丰决定成立一支青年志愿者车队,所有的志愿者皆为公司员工,自愿报名,所有车辆均为私家车。
“武汉封城后,有多少人想要离开这座城市却不能如愿,但却有一批逆行者来到这里,说实话,我们是很感动的。能为队员们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是我们的荣幸。”王河斌给上海医疗队的队员们撂下一句话:有困难,有需求,尽管找我们。
上海医疗队的队员们下榻的点位达到23个,分散在武汉的各个角落,最远的一次,有志愿者来回跑了100多公里,为队员们代购药品生活用品、转运捐赠物资等。
武汉街头 多了群奔忙的“差头司机”
要在封城的武汉奔驰,无疑是开启了hard模式。连续好几天,打开地图软件,App会指出一条完全相反的路线。“你要不是武汉人,压根到不了机场,寸步难行。”这是王河斌的原话。因为工作的原因,志愿者们平时经常要往各大医院跑,大家凭着记性,硬是当了一回合格的“差头司机”。
摆在志愿者车队面前最难的一道关是“车不能上路,人不能出小区”。“出门必须有小区和社区的证明,开车上路必须有武汉市防疫指挥部核发的武汉市中心城区防疫车辆通行证,此外还要携带公司证明、工作证和身份证。只有在五证齐全的情况下才敢出门。”
考虑到志愿者们居住在不同的小区,每当有新的任务时,队长王河斌就会在群里发布任务认领通知,方便志愿者就近认领。“我去!”“我去!”往往一个任务发布没多久,就被“秒杀”了。
3月3日,王河斌接到宝山医疗队张明明老师的求助电话,对方称因为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个别队员发生了血压升高、心慌等症状,希望能代购麝香保心丸、降压药等药物,保障队员的人身安全。
自己公司没有这些药,王河斌只能到其他公司去调。因为无人送货,他亲自提货,再通过药店办理正规手续。前后6个小时,跑了100多公里,王河斌成了武汉街头最勤奋的“跑腿小哥”。
今年2月初,有一家爱心企业想要捐赠防护物资给武汉协和医院,但运送物资的车辆进不了湖北。经反复沟通后,一个折中方案应运而生:车队到湖南和湖北的交界处与对方车辆接头。“那段时间别说进武汉了,湖北也进不来。我们的志愿者太不容易了,这么冷的天,凌晨2点多从家出发,5点多赶到物资交接处,卸完货,直接送到协和医院。”王河斌说。
一切在好转 从表情凝重到相约再会
这几十天来,小到几盒药,大到快装满一辆小车的物资,志愿者们无怨无悔。
“每个人家里都有孩子、父母,我们每出去一次,都分外小心,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在王河斌看来,当志愿者,体力上的累还在其次,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压力。
随着疫情渐渐被控制,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上海医疗队队员们刚来的时候,感觉他们的压力也很大。起初物资运达的时候,我们打电话让队员们下来取,发现大家的表情都很凝重。当时我加了很多队员的微信,和他们聊天的时候,也会经常给他们加油打气,感谢他们对武汉的付出。”王河斌回忆说,在和队员们打交道快一个月的时候,有一次,首批上海援鄂医疗队的领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透露说,前两三周的时候不少队员感到压力很大,随着很多工作渐渐理顺,心态发生了转变。
还有一次,王河斌去找中山医院医疗队队长、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在聊完工作后,朱院长拿出了一面锦旗,“感谢你们!”“不用,应该感谢你们,是你们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武汉。”
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从相识相遇到相知,这支青年志愿者队的小伙伴们和上海医疗队的队员们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即将临别前,王河斌和队员们相约,“走的时候一定要和我们说。”在机场,望着队员们远去的背影,王河斌挥了挥手:“保重,再会。”
“一定会再会的,我和队员们已经约好了,明年邀请他们到武汉来。看一看武汉最著名的樱花。”王河斌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