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有效抗癌?看这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王广兆 周昌明
20余万例肿瘤病例,10年随访数据,患者5年总生存率达71%……本周是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近日发布的一份肿瘤患者生存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7年在该院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接受住院治疗的20余万肿瘤患者,经过长期密切随访,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达到了77.4%、71%,整体生存情况可以与欧美顶级肿瘤中心媲美。
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表示,“绝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经过规范的诊治均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预后。”
—— 治疗手段“组合拳” ——
这份单中心的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报告涵盖了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十余种肿瘤的生存情况。由于不同瘤种的特性差异,单个肿瘤病种的生存情况有较大的区别,例如肿瘤医院首诊确诊的乳腺癌、胰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达到90%和11.4%,虽然数字相差较大,但这两个瘤种的生存情况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
以肿瘤医院首诊乳腺癌诊疗数据为例,自2013年-2017年首诊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达到90%以上,显著高于2008-2012年的5年总生存率88.2%。在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兼大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看来,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数据的显著提高,除了“早防早治”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外,乳腺癌“分类而治”的分子分型精准诊疗时代的诸多策略带来了良好疗效。
近年来,在肿瘤医院,新治疗手段层出不穷,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填写出一张抗癌的“优异答卷”,提升了患者的生存希望和生活质量。例如,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因靶向药物和内分泌药物的发展,而获得了较好的预后;有效分类三阴性乳腺癌,让“最毒”乳癌有了靶向治疗可能;化疗药物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治疗方案,有效延长了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生命……
在其他瘤种方面,胰腺外科团队创新“乳头状残端封闭型”胰肠吻合新方法,将胰腺癌术后胰瘘率从国际平均水平的15%降至9.6%,显著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食管癌团队首次证实“右胸入路”是更彻底清扫淋巴结的术式,并在国际首次明确早期食管鳞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食管癌手术吻合的“最短路径”,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63%,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更是达到73%,远高于国内外前沿水平;前列腺癌手术方法将国外先进治疗理念与国人解剖特征融合,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5年生存率达82.6%;大肠癌腹膜转移患者通过积极的高质量的减瘤手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及全身化疗可以达到30%以上的5年生存率,突破了过去五年生存率几乎为“零”的治疗“瓶颈”;甲状腺癌超声诊断符合率达到85%以上,其中结合细胞病理和分子病理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奠定了甲状腺癌精准治疗的基础……
—— 多学科规范治疗 ——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量体裁衣”精准、规范施治,已经成为当前恶性肿瘤治疗最为规范的模式。即便是一些已经复发转移或难治性肿瘤,也有可能通过前沿的治疗手段和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获得更好的生存效果。这也是“复旦肿瘤”优异“成绩单”的坚实根基。
近年,肿瘤医院还对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进行了“再升级”。在新运行的肿瘤医院(浦东院区),新开设了多学科综合治疗病房,实体化运行以疾病为中心的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打破了以往以单科“辖区式”病床管理,在同一病区容纳了外科、内科、放疗等多个学科,实现多学科模式在物理空间里的高度整合。基于综合治疗病房,医院还将开展多项临床试验,多聚焦于难治性肿瘤治疗方案和创新药物研发等前沿研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王广兆 周昌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