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怎么保护自己?张文宏:学校不是孙悟空用金箍棒画的那个圈!
2020-04-2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开学啦开学啦!神兽们开学了,家长们却一边欢喜一边发了愁:开学了,孩子们到底要不要戴口罩,难道体育课也要戴着吗?去了学校,到底要怎么保护自己?

4月20日,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学校,并不是孙悟空用金箍棒画下的那个圈,该戴口罩的时候还是要戴,不过也并非全程;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让自己鼻子呼吸下新鲜空气。

张文宏表示,这次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再一次体现了民族内在的凝聚力。谈及下一波疫情,最近几个月上海各个部门都在紧锣密鼓地部署,让自己做得更加严谨。到时候,哪怕第二波疫情来了,中国一样可以控制得很好,而学校也积累了一定的抗疫经验,孩子们仍然可以正常上学。

>> 学校复学 <<

  不建议学生们从头到尾都戴着口罩  

记者:张教授,就在刚刚(20日下午),上海发布了非毕业年级分批返校开学安排确定的最新通知。家长们关心的是,学校里现在算是安全了吗?

张文宏:目前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仍然非常重要,因为学校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如果是进入了一个封闭系统,那学校就像是孙悟空用金箍棒在地上画的一个圈,规定学生们只能在圈内活动。但学校是个社会系统,如本地的学生晚上要回家,大学生会有一定的社会交流活动,还有老师也要进进出出。除此之外,还有社会上的人员也会进入学校,给学校提供各项服务。越是大型的学校,需要的服务就越大,所有的这些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在上海,本地疫情控制得非常好,但仍然面临着境外输入的病例。

现阶段,学校可以采取的防控措施有很多。学生们入校时必须先测量体温;进入教室后,尽量让学生座位间的距离隔得远一点;学生们在教室里上课时,目前仍需佩戴口罩。

还有重要的一点,一定要让学生们勤洗手。学校方面可以在走廊里多安装一些免洗的洗手液。防控措施做得越多,也就是在反复提醒大家,疫情没有结束,仍需要做好自我防范。

如果这些都能做到,戴口罩、勤洗手,监测体温,座位距离又是分开的,原则上来讲,哪怕有一名感染的学生进入了学校,他也不大容易传染给旁边的人。

记者:开学后,包括上体育课在内,是不是需要全程佩戴口罩?

张文宏:在上海,目前疫情形势向好,所以我并不建议学生们从头到尾都戴着口罩,互相之间全程不讲话不交流。其实,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该放松的时候也要放松,当同学之间距离比较远的时候,可以暂时把口罩给摘下来。

至于上体育课是不是也要戴口罩,也是不一定的。首先,学生们上体育课,会在比较空旷的环境当中,这是比较安全的;其次,老师在设计体育项目的时候,可以采取多样的运动方式。如选择让学生之间可以保持好一定距离的运动方式,而不需要密切、近距离接触。在这样的体育课上,学生们一方面可以充分地活动,互相之间也有了交流,但是又保持好了距离,但是一旦回到教室,因为学生人数很多,这个时候可以重新将口罩戴上。

>> 留学生回国 <<

  吃好喝好睡好拉好,身体就会好  

记者:刚才您谈到,目前上海输入性病例压力较大,但是很多留学生选择了回国。在这方面,您有怎样的建议?乘坐飞机时,会不会存在很大风险?

张文宏:事实上,我们不拒绝任何一位思念祖国的游子,如果他在国外待着觉得不是很安全,很想回来,对于国家来讲都是欢迎他们的。事实上,很多留学生已经按照国家的规定乘坐包机回到了国内。

乘坐飞机会不会感染病毒?因为飞机在设计时已经充分考虑了运行过程中的通风要求,所以并不容易形成气溶胶。此外,飞机机舱内会定期消毒,所以机舱内基本是安全的。在这方面,不需要有过多的担心。

但是,目前国外疫情确实比较严重,在乘坐包机回来的人中,有一部分确实已经感染上了病毒,这个也是事实。不过,通常病毒复制需要时间,我们很难判断这个病毒是在飞机上感染还是在其他的地方感染的。

记者:因为担心传染风险,留学生乘坐飞机时,穿防护服、戴N95口罩,这些都可行吗?飞机上又该如何做好自我防范?

张文宏:现在留学生都很注重自己的安全,乘坐飞机时都会戴着口罩,有些人甚至会穿着全副武装的防护服,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最主要的还是佩戴口罩。

我不太建议大家戴那种有阀门的N95口罩,因为这种口罩是单向排出气体,如果病人佩戴这种口罩,就有可能会把病毒排出。他只防护了自己,却把自己排出的气推给了别人,这样对身边人是不负责任的。所以你在乘坐飞机时,要注意观察自己旁边的人是不是戴着这种口罩。

但是,和前面所说的一样,在整个旅途中,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只是适当的时候,还要把口罩摘下来。比方说可以离开座位到飞机的后舱,或者飞机上的公共区域,在这里把口罩拿下来,吃点东西,再回到自己的位置。但是,一般不大鼓励跟身边的人同时把口罩摘下来。

特别是身边如果坐着戴有阀门口罩的人,那么宁愿去洗手间处摘下口罩吃东西。你戴有阀门口罩,我就把你揍一顿,那也是不现实的。

记者:有留学生在乘坐飞机的十几个小时里不吃不喝,这样做合适吗?

张文宏: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乘坐飞机时间很长,那么我建议上飞机之前,多吃一点,吃好一点。乘坐飞机过程中以睡觉为主,如果中途醒过来,也可以适当喝水吃东西。

可以选择吃牛肉干或者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但是尽量不要吃垃圾食品,比如说方便面等。如果长时间不吃不喝,而垃圾食品又多是一些碳水化合物,很容易被消耗掉,那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就不够了。

记住,整个旅途中,要不断地给自己补充能量。因为有可能你在登机之前已经感染了病毒,而你又不知道;如果在未来的两天内,没有很好地进食,那么被检测出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再送到医院时,很有可能因为休息不好加上营养不好,导致疾病进展迅速。

另外,很多人在飞机上不大容易睡得着,但这个时候睡眠很重要,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帮助睡眠的药物。

吃好了、休息好了、身体好了,哪怕感染了,对于年纪轻的人来讲,问题都不是很大。无论是回国还是在国外,我对大家的建议都是一样的,在各自所在的城市,吃好喝好睡好拉好,这些事情都做好,身体就会好。

>> 疫情走向 <<

  哪怕第二波来了,中国一样可以控制得很好  

记者:您曾说全球范围内11月可能会出现下一波疫情,这个判断是基于什么做出来的?如何才能有效避免国内第二波疫情的发生?

张文宏:到11月份,疫情会不会出现第二波?现在仅仅是预测,事实上还是取决于全世界的疫情发展。目前欧洲和美国的疫情基本控制住了,但事实上控制情况并不是太快。等夏天过了以后,国外没有办法把疫情控制到像中国现在这么低的水平,不是靠预测的,而是走一个月看一个月。

打个比方,如果把游泳池最深的地方比成三米,那么中国现在已经是没有水了,但是国外很多国家可能在疫情最低的时候,也只能维持在一米的水平线。到了今年冬季,一般来说水还会涨起来。它的水一旦涨到两米,那么它又可能对全世界输送病例,这时候中国又将面临输入性疫情的风险。

中国防控体系还是非常完善的,最近几个月我们都紧锣密鼓地部署,让自己做得更加严谨。到时候,哪怕世界第二波疫情已经来了,中国一样可以控制得很好,而学校也积累了一定的抗疫经验,孩子们仍然可以正常地上学。至于到时会采取怎样的措施,要根据具体疫情的走向,不过大家应该对我们的政府要有充分的信心。

记者:截至今日的整个抗疫防疫过程中,有没有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事?

张文宏:上海作为一个超大型的城市,而且对整个世界都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势。到现在,中国每天航班降落最多的城市还是上海。在这种情况下面,大家都觉得上海的疫情防控难度非常高;但是恰恰相反,上海的疫情防控做得非常不错。

此次的整个抗疫工作非常困难,无论是上海还是武汉,到最后都做到了。疫情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方面。第一,中国在疫情发生以后,采取了一个果断的措施,使得全国的医务工作者一下子凝聚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起去驰援武汉。在疫情爆发的武汉,通过所有人的努力,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把疫情控制住了。这在世界上,都是不可想象的,也很难复制。

第二,中国为什么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其中包括上海?疫情的控制,需要各行各业的人都做到极致。控制疫情,道理非常简单,就是要找到所有的病人。比方说防输入性病例,我们就会对每一位输入的病人、可疑的病人进行免费的检测,这项工作在1月份就全面开展了。一旦确诊病人,就要把所有跟他接触过的人全部要找到,一个都不能漏,进行隔离;所有生病的患者,不管轻或者重,全部送到上海的定点医院去救治。

表面上我们看到的只有几百个病人,事实上后面涉及的人数都是几百倍地超过这个数字。在国内有一个机制叫联防联控,包括海关、社区、警察、医生、疾控等。这一次疫情的控制,是整个国家在体系运作、管理方面取得的一个巨大成绩,也再一次体现了民族内在的凝聚力。

>> 输入性风险 <<

  整个上海是一个闭环,应对能力会越来越强  

记者: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生活进入常态化阶段,老百姓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还是有所担心。那么,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确诊病人是如何界定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降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风险呢?

张文宏:既然是无症状,普通民众是识别不出来的。很多乘坐飞机回国的人,都说自己无症状。但是,在上海确诊的这接近300例的输入性病例里,其实他们都或多或少有一点症状。他们在登机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症状,下飞机的时候,也说自己没有症状。其实,有没有没力气,有没有肌肉酸、有没有咳嗽……这些症状都是症状,很容易被忽略掉。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确诊病人,事实上非常难区分开来,对临床上来讲,其实硬把它们区分开来意义也不是很大;真正有意义的是,他们是不是具有传染性。有没有传染性,就看核酸检测结果,如果检测结果是阳性的话,那就是有传染性。

目前,上海没有无症状患者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第一波已经把病人全部控制住了,目前上海新增的都是输入性病例,而整个上海是一个闭环。在这个闭环中,输入性病例是无法出去的。

记者:在疫情防控方面,您曾说过上海下一步就是要练内力。这个内力指的是什么?

张文宏:4月份,市政府召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大会,其中提到,要建立智慧化预警机制,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技攻关体系建设,加大人才队伍建设。

国际疫情后面如果不来最好,如果再来了,我们公共卫生体系建得越发强大,是可以抵挡输入性病例的。目前正在建设的公共卫生体系对我们国家和城市会有体系优化的提升。

市民对疫情不用太担心,前面疫情应对很好,在强化建设后,我们的应对能力会越来越好。

记者:在这波疫情中,因为您和很多专家通俗易懂的声音,让大家觉得心里很安定,接下来如果疫情还在持续,您还会继续用这种方式给市民答疑解惑吗?

张文宏:疫情期间,专家们都发表了重要的分析讲话。因为我们都是从事临床工作,有时候讲得会比较直白一点。无论是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还是其他专家,他们所讲的话,大家都很容易听得明白。

其实不是临床医生特别厉害,除了看病以外,临床医生需要跟病人交流,要跟家属沟通。我们不能讲一些让他们听不懂的名词。用通俗的话讲抵抗疫情的方法,是我们日常的沟通方式。    

传染病不接触没法传播。之前我讲了类似“闷两周”这些话,如果能对城市管控有所贡献,这种方式又能得到大家的喜欢,那么在关键的时间点,我还是愿意在合适的平台出来讲。     

有时候防控病情的关键的时间点就几个礼拜,病情控制不好就可能会导致大幅度蔓延。国家有部署,而市民配合也很重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