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一直都没有停下!一位00后学生的疫情“告白”
2020-04-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年初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大二学生李航宇的外婆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妈妈作为密切接触者,立即被送到隔离点。新冠肺炎的阴影等于是“贴着脸从身边飘过”。

大多数学生像李航宇一样,在这段漫长的假期中,真正认识了自己在职业、家庭、人生的目标和期待。有一句话送给00后们再合适不过:见证历史者,必将创造历史。

 “一开始总有一种不真实感” 

“这个年过得不太平。”00后李航宇这样总结新年以来的最大感受,他是上海海关学院海关管理系的大二学生,刚刚结束上午的网课。

往年这个时候,他和同学们应该早就和新的任课老师打成一片,互相分享学校里的各种消息。但是疫情期间只能网上教学,他对这位新任课老师的了解,仅仅局限于“PPT做得不错”。

“外婆是农历二十九被送到医院,大年三十被判定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外婆前脚刚被确诊,妈妈后脚就接到电话了。”

电话里的声音是这样说的:作为密切接触者,需要进行集中医学隔离观察,马上会有人来楼下带她去隔离点,快点收拾好东西,落下了什么也可以让家属到隔离点转交。

匆匆嘱咐了自己和弟弟后,妈妈就离开了。

一边消化着突如其来的变化,李航宇和爸爸、年迈的奶奶和上初中的弟弟开始了在家隔离的生活。

“一开始总有一种不真实感,但是现实一边打着脸,一边让我接受。温州感染人数很多,县级市都被封闭了。还记得网上特别火的那个‘提刀镇守’村口的村长吗?我们这里情况也差不多。”

温州曾是浙江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地市。很快,村里的通知发到了李航宇的手上,上面写着:村自为战,楼自为战,户自为战。

李航宇制作的与防疫有关的视频。

 “没有人可以偏安一隅” 

在隔离的那段时间里,微博热搜的内容都围绕着同一个话题:新冠疫情。

不光是微博,班级群里的消息也是刷不到底。

“现在出门都要戴口罩了。”“怎么劝家里人戴口罩?”“有谁家是武汉的吗?”李航宇是班级的信管委员,平时负责班级微信的推送。在隔离期间,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比赛,还和同学一起制作了几条关于防疫的推送,拍了一条正确戴摘口罩的视频。

“这其实很有意思。我自己正在隔离着,但我还可以用手边的资源,来教别人如何正确防疫。”

公众号的名字特别符合00后的气质——叫“小管五冲鸭”。点击量最多的一条推送,背后有将近二三十个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积极性很高,毕竟非典的时候我们才三岁,这是00后有记忆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疫情。一来确实觉得作为在校大学生,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有责任去做,二来也是因为大家现在都在家里,有很多时间。”

很快,群里面就接到了延期开学的通知。有一些同学觉得喜出望外,有一些同学又为压缩的暑假和考试计划发愁。两种声音皆因病毒而起,却无意间携带了鲜明的立场诉求。

隔离期间,学校老师和领导几乎每天都有发来关心慰问的消息,村里的党员干部每周两次送菜送药上门,医务人员每天两次上门测量体温。

“疫情之下,没有人可以偏安一隅,这些温暖的举动给我们家带了希望。”李航宇说道。

李航宇制作的与防疫有关的微信。

 隔离期间,“修炼”没有停下 

否极泰来,很快家里迎来了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正月十四,外婆出院了。没几天,妈妈也解除隔离,安全回家了。虽然回家后还要继续隔离十四天,但是一家健康的团聚,已经是当时最渴望的东西了。

由于老家在农村,不能出门,也不能去超市,李航宇平时的休闲运动就局限于给后院的荒田种种菜。兄弟俩可以说是深度参与了农活的全过程。

“我们家好多年没种过地了,这次在家,倒是好好学了一下野草和秧苗的区别。”李航宇笑着说。

不知名的野花野草在泥土里渐次开放,生机勃勃。一墙之外,是病毒肆虐的人间;围墙之内,是熟悉的故乡和家人的朝夕相伴。在多少有些憋闷的氛围中,反而是重拾了亲情交流。

“我跟弟弟交流得比较少,他上初中之后我就去上海念大学了。以前我觉得他是一个标准的理科生,但是最近辅导他后我才发现,他文章也写得很好。”说起弟弟,当哥哥的李航宇颇有些自豪,又加了几句,“他上初中后读的书也很多,对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之前都没发现。”

在班级群里,常常有同学分享自己在家新学的菜,他看了之后也跃跃欲试。“前阵子电饭煲蒸蛋糕特别火,我们也在家尝试了一下。我负责打蛋,手都打酸了,最后做出来特别成功。”

隔离期间,从人际关系到生存能力,大学生对自身的“修炼”一直都没有停下。

李航宇制作的与防疫有关的微信。

 见证历史者,也必将创造历史 

对于没有近距离接触过新冠肺炎的人来说,“无聊”“焦虑”“恐慌”“不知所措”,这样的词总是和“隔离”挂钩。

但就像李航宇所说,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疫情期间,有些人的确充满着焦虑,也有人像李航宇一样坦然接受,乐在其中。知乎、微博、小红书、B站,到处都是他们分享的学习教程、运动计划。

谈起疫情给他带来的最大变化,他说道:“原先我认为,一个大学生学好知识、遵纪守法就可以了,现在我看到这么多医务人员、工人、志愿者、党员干部冲锋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不计报酬,忘记生死。我觉得有一些东西是以前没有想过的。”

“我是海关管理专业的学生,自然以海关关员为职业方向。上海海关学院素有海关届的黄埔军校之称,我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的知识体系,也为未来作为海关关员的工作实践打下基础。这次疫情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志知、力行、慎独、忠诚的校训,更坚定了我成为海关关员的职业理想。”

最近境外疫情形势严峻,海关作为口岸管理的重要一环,处于抗击疫情、防范境外输入战斗的最前沿。“我看到了很多处于一线的师兄师姐,他们身着厚厚的防护服,往往一站就是一整天,汗水打湿了后背,但即使再苦再累,他们也绝不抛弃肩上的使命与责任。他们都从上海海关学院的校门走出,都是海关人的骄傲,也是国门的忠诚卫士。我也会以他们为榜样,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海关关员,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李航宇热血满满地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