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峰”轮光荣退休!28岁的它承载着几代海大人的青春记忆
2020-04-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近日,培养近2万名学生的“育锋”轮结束了它28年的光荣使命。作为上海海事大学一艘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远洋教学实习船,它既搭载过众多学生出海实习,又承载着同学们一起看流星雨的诸多青春记忆,更激发了一代学子们的海事梦。

▼ 白日放歌 ▼

  青葱岁月出海远洋  

“看到‘育锋’轮的第一感觉是震撼,船大到手机镜头都装不下。”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轮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席圣杰向记者感叹道。这艘总长139.8米、型宽20.8米、型深11.4米的育峰轮承载着上海海事大学师生们满满的回忆。

90后的席圣杰回忆道,“育锋”轮航运实习是在他大四的时候,当时从张家港出发,然后抵达韩国釜山。在为期7天的航程中,他和同学们参与了补漆、敲锈、擦机油这类基础工作,下午会进入机舱倾听关于主推进动力装置和辅机如防水处理器的讲解。

“我们这届都是男生,兄弟之间感情特别深。傍晚时分,在厨房比赛谁饺子包得快;饭后迎着凉爽的海风,和船员们用发光的钓鱼装置一起钓鱿鱼;在乒乓球室较量谁的旋球技术好。”席圣杰告诉记者,这次航行让他对母校的感情更深了,如今他选择留在临港新片区工作,也与此有关。

记者获悉,在这艘28岁的远洋教学实习船上,还流传着一个学霸情侣的“神仙爱情”故事。有对学霸情侣先后在“育锋”轮进行航海实习,而女生在男生上船前告知他,她在“育锋”轮中留下了惊喜。经过一番努力寻找,原来是一场高智商却甜蜜异常的解谜游戏。

这场解谜游戏开始于一本名为《天文导航》的航海系图书,而这次航行实习是从南京途径釜山最终抵达张家港的路线,所乘船是上海海事大学“育锋”轮。男生通过解密书上的摩斯密码,历经两个多小时,最终找到了女友藏在海图室柜子中那本写给自己的日记。

“印象最深刻的是2013年,在航海中邂逅的那场美轮美奂的流星雨,流星划过时点亮了浩瀚天空。”上海海事大学团委老师陈祯如曾作为辅导员,跟随育峰轮出航两次。这艘“育锋”轮还曾是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走向海洋,守护蔚蓝》微电影的取景地,师生们用镜头珍藏了甲板、船头、海图室这些难忘的场景。

在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上,在“育锋”轮这艘移动的校园里,每位师生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

▼ 热血沸腾 ▼

  海事精神代代相传  

“这艘船承载着大学时光的青春回忆,我作为陆上专业的学生,也能够有幸登上‘育锋’轮出海实习,一周的出海实习让我对所学专业有了广阔的视野和真挚的热爱。”上海海事大学交运学院国航专业毕业生江海伦告诉记者,他和同学们一起参观驾驶室、轮机室、海图室,拿望远镜瞭望、用通用频率呼叫其他船舶避免碰撞。

为何国航专业这类陆上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出海实习?其实,这与上海海事大学的传统和特色密切相关。该校的前身是建于1909年的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由时任清朝农工商部署理尚书的唐文治担任学堂监督(校长),开创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记者从上海海事大学了解到,考虑到这些陆上专业也与海事相关,为了提供学生更加具象化和感性化的认知,因此会在课程安排中设置出海实习这样独特的实习课程。

90后的江海伦回忆道,出海实习时,印象深刻的是在驾驶室值班的时候,船上的船员会鼓励女同学去呼叫。这时,对方船员就会马上用惊奇又羡慕和嫉妒的声音喊道:“啊!你们怎么会有女船员!”一旦对方回应,值班船员傲娇地让女同学简短应付对方说两句,便不去回复。就这样,船员和年轻的学生们在听着对方一次次或急切或“殷勤”的呼叫中,驾驶着育峰轮渐行渐远。

采访中,江海伦翻出一张乒乓球桌的照片,桌上没有球网,只有十几瓶可乐制成的分隔墙。他告诉记者,由于船上唯一的娱乐设施就是打乒乓,打的次数太多,球网基本早已完全破损。“没有出海实习过的人,是很难想象船上生活的。”

“在船上的实习让我对航海有了更感性化的认识,也更加热爱海事工作,所以我的研究生方向也选择了与航运相关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目前正在相关单位实习。”90后的江海伦仅仅是上海海事大学众多年轻学生中的一个缩影,虽然“育锋”轮已光荣退休,但青年学子们有关“育锋”轮的青春回忆将伴随他们一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