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上海,因为能把所有精力放在企业发展上
2020-04-2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十年前,毕业回国的沈家欣来到上海,投身葡萄酒行业,创办了全国唯一山洞保税酒窖和Wine to China酒到中国品牌。在她看来,餐桌上的葡萄酒背后,不仅是一个新的市场,更是一种不同的生活观念。2020年的疫情加速了各行业的“代谢速度”,葡萄酒行业也不例外。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这位85后的企业家却加速了向市场前进的步伐。

在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85后葡萄酒企业家沈家欣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的采访,分享了一个关于“文化普及”和“云干杯”的创业故事。

创业离不开优质的“土壤”

上海一直是创新创业的沃土,全球英才在此同场竞技。刚回国创业的时候,沈家欣也遇到过不少困难:第一道关就是葡萄酒的文化普及。

“在美国和法国学习工作的这几年,我发现葡萄酒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饮品,和收入水平关系并不大,就像咱们中国人喝茶一样,有上万的岩茶、普洱,也有按公斤卖的茉莉花茶。”在中国人眼里,喝茶和收入水平没有直接关系。西方人喝酒也一样,虽然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一瓶的收藏品,但更多的是三五美金的日常餐酒。

“到了咱们国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将葡萄酒界定为奢侈消费,我回国创业就是希望能为国人对葡萄酒的了解上,略尽绵薄之力。”

2010年,沈家欣在上海创办“佘山59”酒窖(全国唯一山洞保税酒窖)及Wine to China酒到中国品牌。从此,这位年轻的企业家就在葡萄酒及葡萄酒文化推广上一路高歌前行。

为什么将“创业”这杯酒,倒进“上海”的杯子里,沈家欣有三个考量:首先是上海离市场近。上海有海派文化背景,对新事物包容度高,且能引领全国的消费浪潮。

其次,上海丰富的人才储备也令她倾心。“葡萄酒专业还是个小众领域,有经验者少之又少,但我们团队大多有葡萄酒学习或工作背景。在其他城市想要吸引这部分人才,不仅困难,可能还要开出倍数级的待遇,人才的聚集是保证企业引领行业的最重要条件。”

她告诉记者,第三个原因就是营商环境好。

“业务范围以外的精力我们几乎没有浪费过一分钟。”沈家欣屡屡被政府的政策支持及效率所震惊感叹,“能把所有精力用在企业发展上,对一个初创公司来说太重要了”。

新体验带来“新增量”

厕纸和葡萄酒,这两样商品成了疫情期间欧美囤货榜榜首。沈家欣告诉记者,全球疫情下,西方发达国家的葡萄酒消费出现了逆势上扬。而在中国,国人尚未养成日常自饮葡萄酒的习惯,加之疫情下,西餐厅之类的葡萄酒消费场所停摆,直接导致线下的葡萄酒消费断崖式下跌。

但是,在线新经济却在葡萄酒行业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在天猫国际发布的消费总结中,就有“云干杯”这个关键词。在疫情期间,线上销售非常火爆,达成2天卖出12万瓶进口葡萄酒的成就。其中,女士最爱的甜酒卖出了15000瓶。

作为一名创业者,沈家欣敏锐地看到了机遇。“疫情下,作为企业主,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机遇到底在哪里。”西餐等小店是葡萄酒消费的主要场景,小店虽小,却是上海的气质和魅力,也是新消费概念中的“夜经济”及“小店经济”的主要载体。

“三月下旬,我探访了上百家提供葡萄酒的沿街小店。意外的是,他们在疫情后很快复苏,并且还都活得很好。”沈家欣说。

对此,沈家欣总结了这几家店的共性——创新的经营模式、强特色的店铺风格、深厚的文化属性、提供丰富的内容、更多交互及体验。

基于这些思考,她将在愚园路1086号开一家精品葡萄酒体验中心,计划在6月10号启动。“我们希望打破桎梏将内容的丰富度尽可能拓宽,创造新消费场景的风向标。依靠体验中心,做到线上线下联动,让这些消费者变成我们的会员,先在线下更好地感受葡萄酒文化,然后日常在线上下单,用新体验带来‘新增量’。”

  对话  ═ 

我一直相信危机与机遇并存

记者: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就读相关专业,最后选择葡萄酒行业的?

沈家欣:那时我还在念高中,偶然的机会,喝到了一瓶葡萄酒,小孩心态,就偷偷拿着快译通(那时还是单机版,没有网络)查酒标上的名字,英文怎么也翻译不出,后来才知道写的是法语,拉菲,哈哈。

我很好奇一瓶葡萄酒为什么能卖到几千上万元,也因此对葡萄酒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所以去了美国学酿酒,毕业后又去了法国的酒庄实习酿酒,使命感和衷心的热爱,让我知道我注定要一生沉浸在葡萄酒世界里。

记者:在创业过程中,你的企业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们又是如何克服的?可以分享一下吗?

沈家欣:这个问题我还真有想过,是文化及历史影响。葡萄酒世界离大家太远了,其实感兴趣的人很多,但他们找不到入口。市场始终持一种半开放、半观望的态度,不管是吸纳人才这一块,还是与其他领域开展合作,这还是个从0到1的过程,在推进上我们得有耐心、足够用心、肯花更多精力,去团结各界力量,所以也很高兴能借《青年报》这次采访的机会,再次和大家讲讲葡萄酒行业。

记者:在推广葡萄酒文化的过程中,什么事情最令你印象深刻?

沈家欣:很长一段时间,每每被问到“你卖哪个牌子的酒啊”,我都一脸懵。仅仅一个法国波尔多,就有上万个酒庄,全球几十个产酒国,每个酒庄都是一个品牌,Wine to China挑选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有上千种,我对如何回答这一问题一直很困惑,后来我想如果老外问咱们喝什么牌的茶叶,同样难回答嘛,这不正是我们团队为之努力的方向吗,所以我们做大量的线上线下葡萄酒文化普及,相信滴水能穿石。

记者:疫情期间,你们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又是如何在危中寻机?

沈家欣:葡萄酒行业受到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葡萄酒消费出现了逆势上扬,而中国葡萄酒消费场所停摆,直接导致了葡萄酒消费断崖式下跌。

我一直相信危机与机遇并存。我看到那些在疫情中生存下的小店,往往都是新消费概念中的“夜经济”及“小店经济”的主要载体,这坚定了我打造精品葡萄酒体验中心的决心。葡萄酒是一种文化习性很强的商品,要慢慢来,企业是急不得的。只有给客户带来新的优质体验,客户才会跟你一起“云干杯”。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