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最佳实践区焕发新的生命力
2020-04-30 专题

春色正浓的傍晚,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玫瑰园中的“女神们”已悄然绽放,散播着浪漫的气息,结束了一天工作的上班族穿梭其间。成都活水公园的亲水平台,有市民在碧水绿茵间品着香茗,远处的广场上,老人和孩童在漫步休闲。这一幕幕交织成实践区充满时代感的景象。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为数不多的得到完整保留的区域之一。个性鲜明且具有绿色示范意义的原城市案例馆,以及旧厂房改建而来的特色建筑形成了园区现有的风格多样的建筑群,这里既承载着市民对世博会的集体记忆,也焕发出不断面向未来的无限活力。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专访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唐子来


世博闭幕的时刻也是实践区再生的开始

重回故地,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一房一屋、一草一木都让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唐子来感到格外亲切。回想起十几年前担任实践区总规划师时的岁月,唐子来充满了自豪与留恋。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老式工业区,完全可以拆光重建,但是唐子来和他的规划团队选择了有效地保留其中部分工业建筑,经过精心的规划,向世人塑造出一个既能体现上海历史痕迹和特质,又凝聚了世界各大城区最佳实践的展品。

比如由南市发电厂改建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已经成为实践区标志性建筑,也让人不禁联想到泰晤士河畔,同样是由发电厂改造的著名建筑泰特美术馆。

传承和发扬城市最佳实践精神

“当年第一次进入现场的时候,我就说城市最佳实践区不仅要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城市的最佳实践,也要成为传承和发扬城市最佳实践精神的展品。”为了这个目标,唐子来和规划团队收集了世界上很多组织和专业机构,比如国际建筑师协会、国际规划协会的案例库进行细致分析,最终确定了实践区“宜居家园,可持续城市化,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建成环境的科技创新”的主要理念。

唐子来坦言,这些理念如今依然适用,尤其是“宜居家园”的概念。“2035年,上海要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要成为全球城市,上海首先要成为一个宜居城市。全球城市最重要的竞争资源是人才,高端人才往往在全世界流动,他们最看重的是这个地方是否宜居。想要吸引人才到上海来生活,我们就必须展示出宜居的特质,我想上海正在这个进程中不断发展。”城市最佳实践区也在不断提升宜居度,包括环境的优化,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并且展现出更多面向未来的潜力。

实践区将成为上海最有活力的地标之一

10年前,城市最佳实践区在世博会期间展览只有6个月的时间,不过唐子来当初就明确地表示,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历史使命并没有因为世博闭幕而结束。“世博会闭幕的那一刻,就是我们城市最佳实践区街区改造范例开始的时刻。这里关起来就是个展区,打开来就是个街区。”唐子来说,“当时我们进行了一些研究,发现国际大都市的三个主要再生地区——城市中心、滨水地带和历史街区,而实践区具有这三个地区的基本属性。它承载了世博会的历史片段,再过若干年,这里会成为历史街区。所以实践区在后世博时代不但整体保留,还要继续发展,未来应该成为城市具有活力的地方,成为上海的另一个新天地。”

诚如唐教授所言,后世博时代城市最佳实践区由展区向街区的二次再生开展得非常顺利,又演绎一个完全不同于新天地改造模式的全国性地标。世博会闭幕的2年后,著名的罗纳阿尔卑斯大区案例馆对外开放,成为城市最佳实践区内首批“复出”的场馆,随后一个个案例馆、展馆都以全新的气质重新展现在上海市民面前,并成为一个以“文化创意”为主题,集商务办公、文化艺术、商业餐饮、休闲娱乐、酒店、开放空间为一体的复合功能街区。街区一直延续着低碳环保的概念,并成为北美之外首个获得专业机构认证的LEED-ND铂金级绿色街区,更重要的是城市最佳实践区把世博会的宝贵记忆和世博精神永久保存着。而这些也恰恰是唐子来教授10年前的愿景。

如今城市最佳实践区不仅人气越来越旺,也在紧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发展,北区全新的高档办公楼已经准备对外招商。唐子来也坚信城市最佳实践区会在上海新一轮发展中找到新的角色。“世博会是临时的,但是我们的街区改造不是为了这6个月的展览,而是为了6年、16年,甚至60年。第一次从工业厂房向展区转型是为了世博会,但第二次从展区向街区转型,这才是真正的城市再生。我是很有耐心的,十年磨一剑,甚至更长,相信实践区未来会展现出新的活力。”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