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成小长假热词,让孩子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2020-05-0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劳动教育”正成为“五一”小长假的热词。在线上,上海家长学校通过“云开学堂”在线平台邀请教育专家直播家庭劳动教育误区,探索劳育新路径。在线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群留校的“程园”学子也实现了“工装大变身”,通过体验后勤劳作的一天,感悟劳动教育,更是以实际行动迎节后复学。

  线上    劳动教育,从家庭教育开始!  

“家庭劳动教育不能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但也不能用金钱奖励家务劳动;参加劳动不等于劳动教育,因为家庭劳动教育不是单纯的生活技能教育;劳育不只是让孩子出力流汗,因为劳育并不是单纯劳其筋骨的磨砺教育……”

由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指导,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和上海家长学校联合推出“五一国际劳动节”专题直播活动,以“劳动教育,从家庭开始!”为题,特邀《上海教育》杂志编辑部主任计琳、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校长眭定忠和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教师付丽旻,共指家庭劳动教育误区,探索劳育新路径。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印发。近年来被淡化、弱化的劳动教育又有了“硬指标”,德智体美劳的最后一个“劳”字,不再是可有可无。

三位专家认为,家庭劳动教育应该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与拓宽实施途径,形成更多的实施新样态,让孩子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孩子懂得劳动可以让未来的生活更美好,也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

专题直播活动中,计琳、眭定忠和付丽旻三位老师还向屏幕前的家长分享了不少家庭存在“重智轻德,重分数轻劳动”的观念,家务劳动意识淡薄,对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家长在家务劳动上过度包办代替等现象。期间,有的家庭中祖辈与父辈对家庭劳动教育的认知不一致,造成对孩子家庭教育的不一致,还有的家庭把家庭劳动教育仅仅认为是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劳动习惯、劳动价值观、劳动品质等的培养。

就新时代家庭劳动教育的新路径,三位老师提醒,家庭劳动教育需要在陪伴中创设教育情境,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是一个无可替代的能量场。新时代呼唤家庭劳动教育,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从家务劳动中感受乐趣、从跟家人合作、分担相应家务劳动、提高生活技能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光荣,逐渐学会主动关爱家人,提升责任感;家长陪伴孩子从生活基本技能入手,逐渐引领孩子关注家务劳动给生活品质带来的变化,再到更高层次的体验家务劳动是彼此之间的温暖亲情。

他们建议,家长以家务劳动为载体,为孩子搭建成长阶梯,提供成长空间,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

  线下    青年学子体验校园后勤的一天劳作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留校学生纷纷撸起袖子,或在食堂清洁消毒,或在草坪修剪养护,或穿着防护服、带着护目镜帮门卫大叔一起测体温……同学们纷纷“变装”,参加了一次劳动体验活动,实地体验疫情防控期间劳动者的光荣和奉献。

来自艺术设计学院的阿力木江·乃再尔此次体验的劳动岗位是食堂入口测量体温。这是他留校在宿舍以来第一次如此早起。“今天给食堂的叔叔阿姨测温,我也为他们服务一次。虽然是一份简单的工作,但是细致认真必不可少。”

管理学院的姜通敏体验的是清洁教学楼玻璃。曾每日相伴的教学楼,窗明几净,整洁安静。姜通敏的劳动体验感受是,室外温度分外高,一早便升温明显。在短暂的劳动后便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也让自己瞬间体会到保洁阿姨的辛劳。“等同学们真正重归校园,我们必从自身做起,保证自己的教室的基本卫生,做到不乱丢垃圾,禁止不文明习惯,来一同维持教学楼的明亮整洁!”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庞金浪的劳动体验是对食堂的桌面进行清理,除了要配好消毒水外,如何擦好桌子也是要学习的,要一次性擦好桌子不要把地面再打湿。在他看来,劳动中也学到了不少生活的小技巧,不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也是劳动教育的意义所在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