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护士节|90后男护士再忆金银潭:“怕死,但更怕活得没意义!”
2020-05-1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在家里,他们还是爸爸宠、妈妈爱的孩子,一旦换上白战袍,他们学着前辈的模样,治病救人,用勇气和担当和死神赛跑,用肩膀和汗水撑起生命。1990年出生的王冬麟,是上海1649名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这支特殊的队伍中,28周岁以下团员青年有359人。然而,正是这群90后彰显了不惧不退的青春本色。   

作为一名男护士,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内科监护室副护士长王冬麟在这场战“疫”中不辱使命,在抗疫一线,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面对辛劳和危险,无所畏惧,用他自己的话讲,“怕死,但更怕活得没意义!”

抗疫归来,王冬麟似乎变得更加坚毅,在金银潭经历的那一幕幕“生死时速”,不仅成为内心永不磨灭的记忆,更让这位大男孩再次成长。

 ▼ 谈金银潭 ▼ 

最脏、最累、最危险

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科室动员大家支援武汉时,王冬麟第一个举手:“我报名!”身为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除夕年夜饭才吃到一半,他就收到出发通知,连夜集合出征武汉。那一夜,全上海致敬这136个逆行的背影。

对于王冬麟驰援武汉,家里人虽然不舍,但也早有心理准备,父母拭去泪水却只说“你放心去工作,家里不用牵挂,爸妈绝对支持你”,因为每次只要有危急支援任务,王冬麟都会抢在前面。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护理病房,这位90后大男孩体验到了别样的“三最”人生——最脏、最累、最危险。作为重症监护室的副护士长,王冬麟可谓重症护理经验丰富,可即便已经从事医护工作8年,对于他而言,金银潭的护理工作仍然是从未曾有过的体验。

重症护理病房里,没有护工,每天需要负责4位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穿着防护服的工作强度远超预期。监测生命体征、输液治疗、吸痰、清理气道、鼻饲、给药、清理排泄物……一刻不停,“忙碌”是每天工作的代名词。刚开始的那段日子,每天工作结束后,王冬麟都感觉身体几近极限。

与劳累相比,更严峻的问题是,要在亲近危重病患的前提下,确保自己的安全。王冬麟更怕的是万一感染了,他的岗位就要由别的“战友”来支援,还要给本就已不堪重荷的医院增添负担。用王冬麟的话讲,“自己从未和死亡离得那么近!说实话,每天上班的时候,都做好了被感染的准备,每过完一天,我就开始为自己倒数新一轮的‘14天潜伏期’。”

繁重工作之余,王冬麟又兼任后勤保障组长助理一职,负责做好队员的医疗、生活物资领取保管及发放工作。

 ▼ 谈前线入党 ▼ 

怕死,但更怕活得没意义

“重症监护室的男护士”——王冬麟的身上打上这个标签已有8年,他热爱这份工作,因为被别人需要的感觉真的很不错。

比起生死,王冬麟说,自己更害怕活得没有意义。他曾在三年里两次赴西藏亚东县人民医院支援当地护理工作,在“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后也前去支援。“假如真的不幸,我想留下点什么,值得被人记住。”

铮铮铁骨亦有侠胆柔情,此番出征武汉,谁人能洒脱到不惧死生,王冬麟却自有豪情:“愿用我的青春、我的肩膀,与无数同行一起,为武汉人民筑起坚固防线。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我们正在向黎明努力奔跑,马上就能迎来灿烂的太阳!”

2015年4月,王冬麟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2018年6月,他参加援藏工作前再次递交入党申请书;2019年7月,他被普陀区中心医院第二党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在武汉疫情一线,他一直以来的心愿终于实现了——2020年3月19日,他在抗疫一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个日子,让他终身铭记。

“很荣幸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火线入党,对我而言,是一种激励,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感谢组织的认可和信任。”王冬麟在入党感言中写道,“入党不重在结果,而重在组织对我的考验,我将以党员的身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跟随老党员的步伐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冲在最前、不畏艰险、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 谈回归 ▼ 

不穿防护服的感觉,真好

时隔三个多月,王冬麟再次回到了熟悉的工作环境——普陀区中心医院内科监护室的护士工作岗位。

“结束防疫隔离、恢复日常上班已经20多天,但脑海里不时还会闪回在金银潭医院的日日夜夜:洁白的防护服、护目镜上浓浓的水雾,还有病人们充满期待的眼神……”王冬麟说,那一幕幕“生死时速”,将成为内心难以忘却的记忆,也成为未来不断前行的动力。

谈起如今的护士工作,王冬麟觉得,不用穿着防护服工作的日子实在太美好了!对护士来说,防护服太笨重,弯腰解决不了的专业技术动作一律靠下蹲或跪着解决;透过起雾的护目镜,病人的静脉血管很难找到。

援藏丰富了王冬麟的阅历,援鄂让王冬麟更加坚毅,有机会他还想去国外援助。“应该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冲锋在前,趁着年轻发光发热。” 这段抗疫经历,让这位大男孩再次成长,他将在自己平常而不平凡的岗位上,为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贡献全部力量。

 对话王冬麟 

抗“疫”时关爱和团结,让我们充满希望

记者:再回忆金银潭,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王冬麟:在武汉的日子里,各种贴心的关爱几乎无处不在。我们常常工作到凌晨,半夜三更回酒店来休息,夜里不论多晚,在酒店大门外的寒风里,永远有一位值班的工作人员在站岗,穿着大衣,就坐在冷风里,等我们回来。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连鞋底也不放过,帮我们全面消毒。

有一次,我和几位同事一起去上夜班,一位穿着制度的安保人员见我们是要走夜路去医院的工作人员,什么话也没说,就一路默默地在后面跟着为我们,打着手电筒给我们照路。

这些细碎而平实的温暖,团结和关爱就在身边,希望和感动也离得那么近,让我们可以无惧危险和挑战。

记者:面对感染风险,你会害怕死亡吗?你又是如何克服恐惧?

王冬麟:没有人会不怕死亡,更何况这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离危险那么近。但是,病人眼神里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这是一种巨大触动,时时在激励我一定要拼尽全力去抢救!

在武汉的组队让陌生的大家迅速凝集成一股绳,让我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我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到队友。记得在工作的第一周,组员有一位女生因身体不适坐在旁边呼吸困难,我第一时间发现队友的异常反应,主动上前询问并让她去休息,和其他队员一起分担了她的工作任务。面对困境,我们都是出生入死的战友,只有互帮互助才能攻坚克难。

记者: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总书记寄语全国各族青年时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学习之后,你有怎样的感想?

王冬麟:习近平总书记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

在这个特殊的艰难时刻,我们青年一代医护人员愿用最朴素的敬业来诠释什么是奉献,不忘医者初心和使命,全力坚守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现在是时候,由我们90后来守护这个世界了!这是一种自豪,也是一种动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