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疫|与孩子交流变少、在家易烦躁怎么办?“中招”的家长看过来!
2020-05-13 青年

 【编者按】 

随着上海各学校逐渐开学,“史上最长假期”走向尾声。在适应新变化的过程中,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生、老师、家长也有着各自的压力。

升学问题、亲子关系、学生管理、课程学业……你有着怎样的烦恼和焦虑?我们又该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心情?青年报·青春上海邀请心理专家和心理辅导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 周紫薇/视频

随着一批又一批的“神兽回笼”,本该喜大普奔的家长们渐渐发现,一桩桩意料之外的亲子问题接踵而来:孩子的交流变少了、在家里变得特别烦躁、心理突然有了落差……来自12355的心理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沈芳和12355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顾凯宪最近接到了不少来自家长的求助。

 案例  千万别说“你舒服的日子过完了” 

 攻略  亲子交流既要尽心,也要“走心” 

“马上就要开学了,你在学校肯定没家里这么舒服,有苦头吃了。”林阿姨觉得很奇怪,不就餐桌上是一句简单的事实,怎么就惹到了孩子?好好的饭也不吃,一个人呆在房间里生闷气。

面对孩子,明明可以好言相向,却总是讽刺连连,明明是关怀别切,说出来的却是夹枪带棍——不好好说话,成了许多很多“中国式家长”日常状态。

面对开学带来的亲子问题,心理专家沈芳表示,家长在语言方面一定要留意。特别是“收骨头”“有苦头吃了”“舒服的日子过完了”这些言语会让孩子无形中加重孩子对开学的不适应感或者焦虑感,特别是低年级阶段的孩子。

“尽管家长这段时间受尽‘心身折磨’,还是不能用这类语言打趣孩子,无意中给孩子带来不安感。”她建议可以如实的告知孩子学校的开学政策,让孩子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毕竟在家呆习惯了,改变容易让人产生不确定的焦虑情绪。

开学了,家长的“职能”也开始转变。孩子在家学习的这四个月时间里,很多家长都觉得学习、作业是亲子关系的“刽子手”,那么现在回归学校有老师主要负责孩子学习,家长的主要职责就负责修复和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因为只有足够好的亲子关系,你的要求,孩子才会有应答,内心才会接纳你的要求和意见,也跟孩子才会有更好的沟通,否则孩子回应你的永远是不走心的回应。”沈芳表示,亲子交流要尽心,也要“走心”。

 案例  上学后,家长有了落差和焦虑 

 攻略  神兽回笼,家长也要找回节奏 

“按理说孩子上学去了,我应该挺开心的,但开心过后总是会莫名焦虑。”小徐是一个全职妈妈,因为疫情,孩子在家呆了近四个月,她几乎将一整天的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大到学习监督,小到吃饭睡觉,每件事都由自己亲力亲为。这会儿孩子终于开学了,她的心里却有了落差。

“人家都说孩子开学了人是轻松了,但是我这心里老是放不下。一想到他在学校也是在家上网课的那种状态,我就很焦虑。”她这样求助道。

心理专家解释,家长也有心理上的适应问题。“特别是全职妈妈,孩子突然上学,感觉失去了重心,心理上有不适应。”沈芳随后举例道,有一些家长想要“抓”孩子,又“抓”不住,极容易会演变成亲子的冲突。

她建议家长要慢慢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因为这段时间孩子在家学习,把更多的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了,而忽视了自己相关的生活,可以利用现在慢慢回归或者补偿起来,比如自己的兴趣爱好、健身运动、和好友约茶,或者把重心放在工作上。”

沈芳特别强调,如果求助者是全职妈妈,一定要引导自己看清想要的生活目标是什么,然后从现在开始朝着这个目标行动和践行。

沈芳告诉记者,她是心理老师,也是一个高一学生的家长。“(5月)18日学校正式开学,上周开始我儿子也早上6点起来,做准备,调整生物钟了。”她表示,重新开学,孩子和家长都要重新适应新的节奏,“时间因人而异,适应个把礼拜是正常的。”

青年报资料图。周紫薇/摄

开学常见心理问题梳理

 1.孩子告诉我,不想回学校,我该怎么劝说? 

12355的心理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沈芳: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正常化孩子的情绪,这段时间家长先可以让孩子谈谈对上学的看法及感受,不管孩子表达的是对上学的紧张或疫情的不安,家长先不要对其做评价或者急于调整。“现在很多同学也会有和你一样的想法”或者“包括爸爸妈妈刚刚复工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感觉”,告诉他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

在宅家的这段时间内,孩子的人际接触也受到了限制,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和亲人、长辈在一起,而同伴交往、同伴支持特别少。所以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逐渐恢复同伴交往,给孩子心理上的社会支持,因为这也是适应学校重要的环节。

另外,家长还可以在这段时间带孩子到学校周围走走看看,或者上下学的路线,唤起回忆,形成对学校的期待。

 2.一回学校,孩子变得不愿意和我交流了,问他学习上的事情,所有的回答都是“好”“还可以”“嗯”,怎么办? 

12355的心理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沈芳:学习的主要责任在孩子,如果家长过多参与,反而让孩子对学习的界限不清,失去学习的动力。家长可以关心和关注孩子的学习,但是要把握好这个度,比如孩子在家学习时,只要完成学习老师要求家长配合或者完成的部分,而如果孩子现在回归学校学习,同样的除了老师需要家长配合的部分,在学习上给与支持,比如:最近学习怎么样,有需要爸爸妈妈支持的部分吗?而不是:今天上课认真听了吗?考试怎么样?这些学校发生的事情,老师会负责的,如果家长实在是想了解,可以跟老师沟通,比不停地质问孩子,让孩子反感效果会好很多。

家长应该从生活和孩子的兴趣点做功课,让平等、信任、不带评价的话语打开沟通之门,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临近开学,孩子反而最近在家里各种作,经常抱着手机不放,也越来越不服管教了,真不知道我是怎么得罪孩子了。 

12355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顾凯宪:很多家长都纠结于玩手机问题,我想说,手机问题并不是因,而是果。

孩子宅家三个多月,懒散了许久,对开学赶到紧张和焦虑不安,以前隐藏的冲突才在开学前夕显现出来。

家长需要重新审视以前的教育方式,哪些不适合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孩子需要尊重理解,而不是以前的命令和指责批评。家长需要知道,以前一直以来的高压不管用了,正是因为孩子青春期有反抗能力了,他们在向家长表示不满。不是孩子变了,而是家长没有跟上孩子心理成长的步伐。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 周紫薇/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