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复兴是传承更是创新
2020-05-17 生活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说起搪瓷,恐怕是很多人的集体回忆。用搪瓷杯喝凉白开,用搪瓷盘去食堂盛菜,用搪瓷盆打洗脸水……曾几何时,搪瓷用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如今,它早已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正当它渐渐被遗忘的时候,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谢贤却将它作为自己的事业来经营着。除了情怀,对于国货复兴,他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践行。 

谢贤

玖申搪瓷的创始人

谢贤 玖申搪瓷的创始人

“国潮有很多的元素可以去挖掘,要整理出自己的主题线,用内在逻辑把它们串联起来,只有当你的设计与作品有了一定的延续性,才能真正地说好这个国潮故事、中国故事。”

让国货回到生活中去

“如果你买了搪瓷杯,我还是希望你可以用起来,而不是仅仅作为欣赏。喝水也好,刷牙也罢,只有被用起来了,它才真正走入了生活,才会存在得更加长久。”

2016年,年仅26岁的谢贤,与妻子、友人共同创立了以搪瓷为创作主体的品牌:玖申。“玖申的谐音是久新,意为守旧迎新。”谢贤说道。对于上海人来说,久新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作为一个国民品牌,许多人的家里都曾经出现过上海久新搪瓷厂出品的物件。而九零后谢贤之所以会对搪瓷感兴趣,正是源于他的父亲谢党伟。

旺得福系列

2002年,作为末任厂长,谢党伟目睹了一度达到七座工厂规模的国有搪瓷业的终结。之后,他转而成为一名搪瓷收藏家,并做起了搪瓷文化传承与推广。刚一开始,谢贤对搪瓷并不感冒,直到后来前往欧洲留学,在那里,他发现原来搪瓷也可以做得非常有时代感和多变性,从而燃起了他回国后的创业激情,决定探索出一条崭新的搪瓷之路。

虽然品牌已经成立了四年多,经营得风生水起,但是细心的粉丝会发现,目前的品类与刚刚开始的时候比起来,并没有扩充太多。对此,谢贤也有自己的考量:“我们还是以盘子、杯子、罐子这类餐具为主,最近还推出了适合野餐时候用的幸福提篮,里头有一套酒壶酒杯。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被用得最频繁的物品。”

“曾经有一个顾客和我说,我们家的搪瓷杯好漂亮,好精致,买回家后,她都不舍得用,把杯子当作工艺品,放在了玻璃柜里观赏。”谢贤说道,“听到这样的夸奖,我一方面很开心,另一方面,我也有点担心。因为在我看来,搪瓷制品的本质,还是用来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换句话说,它们只有被真正使用起来,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去,才能够更加长久地持续下去。如果依旧像是博物馆里的收藏品那样静态,那它的数量肯定又会开始萎缩,这恰恰不是我想看到的,也不是我创立玖申的初衷。”

灶福系列

守旧迎新才有更久的生命力

使用过搪瓷制品的人都知道,它一旦受到磕碰,就很容易掉瓷,留下斑驳的痕迹,很是难看。这种不耐用,也成为了人们“嫌弃“它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后顾之忧,谢贤首先对它的材质进行了改良,其次才开始提升它的颜值。“以前的搪瓷之所以会出现那样的状况,是因为瓷釉的黏合度比较差,所以,在改用了加厚的专用钢板的同时,我们选择了更好的底釉、面釉,使之不容易掉瓷。另外,我们从德国进口了光泽度和细腻度更加理想的釉粉,使最后产品的颜色呈现出更加亮丽的状态。从源头解决了之前大家对搪瓷制品身形单薄、质感不佳的印象。”

在解决了材质的问题后,如何设计出让年轻人喜欢的产品,成为了摆在谢贤面前的一道题目。“我一直在努力寻求着土与潮之间的平衡点。“谢贤直言,”怀旧是绕不开的一个因素,这是搪瓷本身就带有的。在定制的部分,设计的方向也的确是以这个为主的。我在意大利学习的是服装设计专业,所以刚开始研发新品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还是从怎么亮眼怎么来的思维模式出发。而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我已经改变了这样的想法。因为作为日常用品,它的美的标准还是与服装的不同。亮丽,却不扎眼,才是一个比较好的尺度。”

旺得福系列发财杯

让国潮成为新一代传奇

年纪轻轻的谢贤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上海工艺美院的老师,教的是他的老本行服装设计。在这些年的工作中,他逐渐接触到了一些非遗大师,经常去大师们的工作室里参观、学习。2017年的春节,他的第一个与非遗大师的合作系列横空出世了。“那是和一位山西的版画大师的合作。版画的技艺非常精湛,可以说,是让人叹为观止,但是呢,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一点点老气。所以,我就从版画中提取了颇有代表性的元素与人物,进行了重新的设计,简单来说,在配色和图案上,我都做了减法处理,以确保最后烧制出来的产品是素雅的,也正因此,它会更加经得起每日的凝视与推敲,融入日常环境。”谢贤说道。

从此,这个专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再创作的系列就固定了下来,谢贤每次都会和不同的非遗大师合作进行设计开发,力图让精神的艺术美学充分体现。除此之外,他还养成了每年定期去外地采风的习惯,从当地的地域文化入手,寻找创作灵感。他目前已经走过了福建与广东,做出了相应的充满当地风情又不乏现代元素的作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金山农民画合作系列

搪瓷创作上的这些国潮尝试与思维,也渐渐渗透到了谢贤的日常教学中。大四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会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被安排到不同的小组,谢贤当仁不让地负责起了国潮小组。“现在新一代的学生非常愿意与老师互动,他们也经常会问我一些有关搪瓷的问题。在服装设计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少数民族的元素,其实在我的搪瓷设计中,有一款就是源自苗绣。”谢贤介绍道,“学生中的许多人在毕业后会从事设计师这个职业,如果想要开创自己的原创品牌,我想对他们说,不要为国潮而国潮,国潮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要做出自己的新意和趣味。国潮有很多的元素可以去挖掘,所以一定要整理出自己的主题线,用内在逻辑把它们串联起来,而不是东一个,西一个。只有当你的设计与作品有了一定的延续性,才能真正地说好国潮故事、中国故事。”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